235、波澜遇堤平(1 / 2)

来的时候是顺风顺水,回程却是逆水行舟,朱厚照也终于有空关心一下黄河。

真是触目惊心啊,悬河、泥沙淤积什么的还等闲,看看这河堤才提心吊胆,很明显堤基都被流水冲刷得凹进去了,岂不是溃堤就在眼前?

再算一算时间,桃花汛一过可不就是夏汛来了么,要糟!

而且是比登州海堤还麻烦的急性病。

果然,回到大运河没走多远,在聊城就见到了领着一票人打前站的李良,他停住了没往淮安去。

见着了朱厚照,李良声音都打颤:“陛下,今年黄河肯定有大汛,如果溃堤了,不仅山东,临近的河南、南直隶都难好。”

李良可是前不久刚刚到凤阳去巡视赈灾,他都有这样的判断,那就是八九不离十。

朱厚照被迫做了个决定:“到济宁河道衙门不走了,先解决河汛再做打算。”

前面还打着潘季驯的主意呢,连潘季驯他娘都还是个小丫头,可黄沙就要泛滥了,怎么办?

幕友们倒是开了诸葛亮会。

修堤,防洪,别想着什么束水攻沙去淤变清了,先堵住溃堤占道再说。

堵不住的,黄河自古如此,要能堵住也轮不到朱厚照头疼了,而且修堤是个大工程,来不及。

从古到今黄河的河道就上下摇摆,现在已经到了最南端,占了淮河的河道。

物极必反,肯定还要往北边运动。

朱厚照拿出地图一看,哗,真是个天大的工程,现在他也玩不转。

其实明代黄河的主要问题不在黄河身上,而在大运河身上,为了保住为了保住大运河的水位用于漕运,先是开凿了会通保,从弘治年间起又修筑了千里北堤,将黄河死死地压往淮河,淮安盐场也因为废了一半。

这一点胡世宁反而有比较好的方案,他提出避开黄河另开运河新河道,可惜执行到一半嘉靖缩了。

后来倒是用上了,可那时黄河又北回了,没多久又淤积堵塞。

天量的泥沙,不是人力能挡的,不过胡世宁倒是有见地啊,只是名声不响。

一辈子都在忙着与各种势力斗,而且这人比较刚烈,跟宁王死磕,被钱宁诬陷下狱,还给他熬了过来。

现在是南京刑部主事,离得不算远,就不知道少了十几年的际遇胡世宁行不行。

等潘季驯是等不到了,有枣没枣打一杆子吧,朱厚照一面命人去南京征召胡世宁,一边想新的办法。

幕友们源源不断地给他提出了各种方案,但都是大工程,没个几千万两白银再加几百万人工干不来。

但对比着幕友们给出的不同时期的黄河径流,朱厚照发现当前最好的方案竟然是掘开弘治年间修建的金龙口北堤,让河水从北线分流夺济水从山东入海。

这也是后世固定下来的黄河河道。

朱厚照在山东走的黄河只能算是支流,其实就是济水。

如果不是碰上了桃花汛,济水还基本上算是清流,当前济水的河道还比较通畅,毕竟朱厚照刚刚走过,了解实情。

反正济水的河岸也危急了,因为地势的关系就算溃了也影响有限,济水两岸的地形也比淮河更适合引流。

而有了水泥,加固起河堤来也容易,这样的方案工程量最小也最快。

朱厚照知道治理黄河不能急,别想着一下子建功,但可以用缓招,以空间换时间。

黄河不断地泛滥,南北摇摆,年年小汛,数年大汛,带来了大量的泥沙,导致徐州到临清这一段成了传统黄泛区。

地方根本没有办法发展,因为不知道黄河会在什么时候决堤被平推。

这个情况从北宋年间一直持续到了明初,为了北方漕运,开凿了会通河,平江伯的爵位就是这么来的。

朱厚照在地图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