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解决之道(2 / 4)

织明 蜗牛非牛 233 字 11个月前

甲班员额暂定总一千人,分步、骑两科各三百五十生员,余下炮、工、辎三科各一百生员,学制为一年期,学制期内主修术类科目,兼修学类科目。

学业有成者,直接任命为武都尉,充实入各营中为备选军官,也可派往各路兵站任初级军官,专司操练新勇,又或派到关键堡寨充任守兵军官。

乙班员额暂定五百人,同样分步、骑两科各一百五十生员,炮科一百生员,余下工、辎两科各五十生员,学制期为两年,其学制期长,当全面充实所学,做到学、术兼修。

其学业有成者,直接任命为骑都尉,可留于讲武堂中充任帮教,亦可分入各营中为佐贰官,也可派往各路兵站任教官,专司操练新勇,又或派到关键堡寨充任军官。”

永宁伯一口气说了这许多话,直听得在场众人惊奇不已,对于他们来讲靠“军事院校”培养优秀的合格军官一说,太过于超前一时还有些无法适应。

张诚也是自知这一番理论超越这个时代太多,需要给他们一些时间理解和消化,所以他说到这里便停了下来,只一边品着香茗,一边静静地看着他们。

“镇帅,这‘讲武堂’所涉事宜过于庞杂,只生员一项,就达一千五百人,要培养这许多生员,堂内讲师、教授也是一大问题。

就不言教材、场地、器械等诸般需求,如此纷繁复杂,新朋真是头脑发涨,毫无一丝头绪,真恐误了镇帅所付大事啊。”

靳新朋第一个发言,他倒不是在推脱,只是听了张诚适才所言,预感到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心里有所担忧罢了。

不待张诚有何表示,参将张广达便出言说道:“镇帅,‘讲武堂’如此规模,恐非旦夕可以建成,内中更涉及教授聘用,生员招募,场地选择,教材编撰,器械筹备等等。

如此种种,绝非一蹴而成之事,其内中如何管理更是纷繁复杂,若想将之理顺建成,绝非一夕之功。”

大厅内,各官将也都顺着他们二人之言,纷纷议论起来,如魏知策等几个营主将展望着未来,讲武堂学成者充实各营后,其战力会有多大的提升。

而靳新朋则在与严庆荣、张广达等留守北路人员,商议着筹建讲武堂的具体细节,银钱与工役之事无须发愁,可教授招募确实有些许难办。

另一边,石铁根也在与翁太亨商量着工学堂的筹建事宜,匠营的几位主事不时插言,提出自己的一二建议。

只有印制局主事罗顺达端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一言不发,他幼时也曾读过些书,只是后来家道中落,才从了族叔做起印刷行业。

因一直与书籍打交道,读书人的智慧和商人的狡黠在他身上,得到了完美的结合,虽然在永宁伯手下任事,领的是固定月俸。

但印制局也是有自己的计财要求,盈利就算不归他罗顺达所有,可若是当月的盈利超出计划,上至主事罗顺成,下至普通工人,都可得到一定的奖金激励。

不止是印制局一家,在张诚治下的各处工坊中都是如此,只要当月超出计划外完成生产任务,便会计算超出部分价值,而计发相应的奖金。

此举自然极大地激励了工人们的热情,不过,若是当月没有完成计划任务,又或是当月的次品率超出规定数值,也会有相应的处罚机制。

正是有这种激励机制,许多工坊主事在完成当月制造任务后,如果没有新的任务,他们往往会到社会上去接一些其他商户的民用订单来完成。

这一行为在匠营这边最为普遍,能多赚钱又有哪个不愿意呢?

对此,张诚也并没有加以禁止,他要求的只是保质保量保时地优先完成军用品制造任务,但军品也不能永远无休止地一直制造下去。

许多工坊最终都会转而生产民用物资,毕竟军民两用才能长久,正是因为拥有超前意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