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八十八章 升职(1 / 1)

国潮1980 镶黄旗 1034 字 1天前

提到青春,许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恋爱。

起码对于20世纪60年代出生在大城市的日本人,那些差不多可以对标共和国的七零后或者八零后的“新人类一代”,他们的青春就与恋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也是从他们这代人起,日本社会才有了消费文化式的恋爱,直至达到泡沫时期爱情资本主义的最高境界。

比如说“情人节”这一社会性活动的出现和繁荣,就是他们这一代人造就的。

虽然早在五十年代末,西浦百货就效仿美国人在当天打出了促销的宣传口号——“情人节,送家人一份礼物吧。”

然而进展却十分不顺。

二战之后出身的“团块世代”虽然没有经历过战争之痛,但因为多数人都拥有一个堪称贫困的童年,成人之后仍然保持着艰苦朴素的本质,没多少人愿意为这种虚头巴脑的东西破费。

直到七十年代中期开始,情人节送巧克力的理念,才因为他们的下一代——完全没有吃过苦头,又正值青春期的“新人类一代”而固定下来,并且一下子得到了普及。

甚至随后还在糖果店的推波助澜下,衍生出了3月14日,回应与回礼的“白色情人节”的风俗

以及回礼“棉花糖”是表示“抱歉”,送糖果则意味着“今后请多关照”的相关暗语。

另外,几乎是同一时期,同家人一起庆祝圣诞节的行为也在逐渐普及。

最初的时候,庆祝方式比较简单,日本的打工人,通常会把公司发放的巧克力蛋糕拿回家与家人共享。

但到了八十年代,杂志媒体就开始营销圣诞节要和恋人一起度过了。

吃亏上当被商家PUA的还是刚到适婚年龄“新人类一代”。

不过,当时的流行方式是在一间小套间中和很多人一起开派对。

最终,1985年的《广场协议》之后,风俗又是一变,“和恋人单独一起过圣诞节”成为了“泡沫经济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符号。

从此之后,在圣诞节前后,东京都内、横滨市内的高级宾馆预约爆满,尤其是全日空酒店,长富宫饭店,羽田东急这些有可以观看夜景的休息室和酒吧的地方,更是热门,当天的房费要比平日高出一倍不止。

这也就造成了平安夜里,年轻人一起出动的异样光景。

1989年12月24日,这是平成初年的平安夜。

这一天,无论是在街上还是FM电台中,都能听到外国的圣诞节音乐。

人们把这些音乐放在热门歌曲中一锅乱炖式地翻来覆去地听。

在东京,涩谷,原宿的街头全被装饰得十分有氛围。

这就像是迪士尼乐园这种奇妙缤纷的世界,跳出了日常生活的感觉。

人们在特定的日子来到了日常的街头,而衍生出这种狂欢式景象的正是圣诞节这一社会活动。

尤其是(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