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四章 宏观(2 / 4)

剑颂 淡水鲈鱼 4900 字 2020-05-09

答,“道”就是在最卑贱的地方。

但这些道理,儒家的大先生们都是明白的,也清楚的,更不需要程知远从传统角度再给他们上一堂课。

所以,程知远拿出了那个光学模型,以剑画地,著圆于前,开始给各位讲述两小儿辩日的另外一个方面。

诸圣之中,子夏说的最有道理。

“我先以盖天之说,来解释”

盖天说是简单粗暴的,天圆地方罢了,程知远并不知道这个世界是否为星辰,但起码有一点,这个世界有盖天说,有浑天说,甚至

程知远还在稷下后山,找到了宣夜说。

盖天,浑天,起源于春秋时期,宣夜起源于战国中后期,而程知远翻到这本书的时候,难免不想到荀子。

战国后期,其实能著作出宣夜这种巨著的,在整个当时的社会中,也只有荀子能够办到,因为宣夜说的一切,虽然是引自《庄子》,但事实上仔细看看会发现,其中的道理,都符合荀子的《天论》!

但是宣夜在秦汉之后,无人再度宣讲,董仲舒重提及浑天,后来盖天说死灰复燃,每个朝代都想反扑浑天派,但一直都失败,直到清朝成功了。

浑天说,其实就是另外一种地心说,只不过和地心说不同处在于,地心说认为地球处于宇宙中心而静止不动,但浑天说认为天包裹在大地之外,天地皆如鸡子,悬于球中缓缓转动,地体为天地之球心。

浑天说优于地心说,但劣于日心说。

程知远谈及盖天,儒家有人赞同“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天不足西北,地不满东南。”

程知远道“曾子曾言,天道圆,地道方?”

曾参道“天地之方圆,乃天地之二道,圆形的天盖不住方形大地的四角,当年我就反驳过那人,盖天不足以见天地之本相。”

子思学派内部,如子循等,面色微微动了动。

即使是同一学派内部,对于不同事物的看法也有分歧。

程知远“盖天时,太阳自东极升起,从汤谷出,从东海的大桃树上起驾;盖天时,太阳自西极落下,自虞渊落,自西天的大梧桐下安眠,若是这样,则光是这样的”

程知远画了一幅图,太阳的光芒从东方出现,然后开始追逐,这里面配合了小孔成像的光束。

“天地自黑夜化为白昼时,天地之间第一缕光芒,应该只照耀到东方。”

程知远道“然而,西天之民,幻化众生,西王母,黄帝宫,九野皆至,一样能够看到东方尽头的太阳,那么这一束光是从何而来的呢?”

子循“光耀天下如烛龙开眼,瞬息而来,普照十方而已。”

程知远“子循先生,如果你听过我在稷下学宫做过的光学模型,你应该知道,我已经用那个光学模型做出了光是有速度的结论。”

“天地之光,绝不可能一瞬间照耀四海八方,你若向西极一直走,一直走,总会走到大地尽头,不论那里有没有人。”

这个世界估计没有欧洲,但是同样的,东方有了东极山海天子,西方有了西极幻化之人,说不得是两个世界连通的区域。

“在那里,东方的天之一瞬,西方尽头绝对不能照见。”

子循失笑“西极之外的西方尽头?且不说有没有这个荒诞的地方,即使是有,你没有去过,如何拿得出证据?”

程知远“我假设这个世界是有另外一面的,大地不断延伸光的速度是以这个速度,结合大地延伸的距离,那么在第一顷刻的,以当下的‘里’数来计算,约莫是四十五万里至五十万里外,子循先生,你可以看到天地依旧漆黑,而万物却已皆明的诡异景色。”

子循想了一下,认真道“你没有证据,也无法证实。”

即使是原本地球,直径也不过两万余里,这个世界哪怕大于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