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5洗礼(2 / 4)

攻约梁山 山水话蓝天 7221 字 2020-02-22

民渔夫一样松松散散自由自在的,实际却是运转森严有序,管理丝丝入扣极其严密有效,人员的素质普遍很高,至少在保密方面是这样,外人没空子可钻。

史文恭不再妄图耍自负的心计聪明取巧来获取信息,强按下心慢慢来。反正有的是时间,也不用那么着急。

由此,他们二人把自己变成种菜人中的两员,也不到别处瞎逛了,天天早早下山来和两老汉以及种菜的聋哑人混一起,翻地,捡芦苇根,甚至竟然愿意挑粪肥地这期间,史苏二人不得不越发佩服沧赵人心思之灵巧。

原本地皮坚硬连草都不长几棵的狭长鸭嘴滩,被一圈房子、堤坝、马棚以及本就高筑的几个码头这么一围,这片水泊中难得到宝贵陆地就不会在涨大水时被反复淹没冲刷成几无利用价值的废地,按规划的在留白之外铺上淤泥,种上牧草,打上吃水井,就成了种菜放牧、驻军藏兵练兵等多项功能的宝地。

滩上纵横合理开着沟,由一个个小闸门通着水泊,有水泥蓄水池,牲畜饮水和洗涮方便,沿沟的草地菜地灌溉也极方便。

最让二人开眼的是厕所是下水道式的,冲水能保持得很干净,异味很淡。夹杂在将士宿舍间的一处处马棚,地面是水泥的,带微不可察的小斜坡,马棚随时会有的马尿会自动汇聚到斜坡下流入此处的下水道口,流向远离人处草地中一处处封闭的水泥坑化粪池中积存发酵。马棚中不能自动流走的马粪,只要人工每天轻松扫扫,水一冲就干净了,一样流入化粪池中。

池子还有小出口也连通着滩上的一些沟,只要一提出口小闸门就能放出池中肥液流向草地各处或菜地附近池子上留有个盖着盖子的不大的孔,平时是盖着的,挡雨,或雨天打开,有意灌雨,让池中肥料流出,随雨水自动浇灌草地。取粪时也从这孔史苏二人就是强忍恶心挑这粪。

二人真下了功夫,

认认真真干活,休息时和寻常农夫一样陪两老汉闲扯些他们以前根本不会关心一点更不会说到一点的无聊琐事,放下高手强者的傲慢自负敬着这两平凡的老汉,成绩不错,很快混熟了,有说有笑的,甚是融洽,二人不再费事去宛子城食堂吃午饭,成功混上了老汉家的饭。

两老汉住在连着鸭嘴滩的梁山北坡第一道山关内,住一起,都没家眷照顾,带着种菜的聋哑人住这一片山上的房子,种菜的聋哑人却不是固定的,轮调干一段时间

两孤老汉,却有厨艺不差于宛子城食堂那给大将做饭的厨子伺候着,吃得更是不在大将们之下,爱喝两口,米酒、黄河、白酒、葡萄酒五花八门的酒,样样是史苏二人甚至听都没听说过的高级货,喝得还讲究,什么时候什么时节该喝什么酒,这都极有门道的种种事都很能说明问题,暗示着两老汉的出身。

两老汉确实是赵庄老人,没老伴了是真,却有后,亲儿女加收养的孩子有一群儿女,家中不差钱,更不是没人孝顺照顾。

他们只是老了却闲不住,不肯在家无所事事的享福等死。

他们是从当年贫困凶险的赵庄时代过来的人,怀念当年的艰辛与一年年的舍命热血战斗,习惯了金戈铁马的战争与凶险,不愿就这么在太平静祥和中默默死去,老赵庄人胸中都自有一股子豪气傲气,还想能时不时听听战争的号角,老了,不服老,自信还能拿起刀枪杀几个敌人,可是国家不用他们再拼命,只要他们好好活着,他们惦记着孤独在梁山奋斗冒险的小少爷,出不了什么大力了,至少种菜什么的能干干,能陪陪小少爷,能帮小少爷长长眼,必要时照样可以奋勇为小少爷挡一挡刀枪冷箭,就象当年保卫庄主一样,就自愿来了梁山。

梁山上象他们这样的老汉不止他们俩,有二十几个,都是身体还着实硬朗的。

也就是赵岳不让来那么多跟着他在这遭罪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