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9章 不到3%的成功率(2 / 3)

士的头衔,差的仅仅只是一些资历和积累而已。

这次燕大航天研究所推出的这套设计方案,正是由这位朱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完成的。

“这是我们燕大航天研究所的设计方案。”

“参照天舟号空间站的设计,我们将整个空间站分成了居住、商业、工业三个区域,从内到外依次分布。”

“位于空间站中央的配重杆是整个设计方案的核心,考虑到随着空间站质量变化,太空电梯重心将在同步轨道上下浮动,这样的设计能够保证太空电梯的重心永远处在合适的位置。”

在讲述这套设计方案的时候,男人的脸上带着自信的笑容。

听着他的讲解,会议室里传开了阵阵窃窃私语。

双目直视着那悬浮在光束中的全息蓝图,坐在葛院士旁边的张教授,同他小声耳语了一句问道。

“你觉得这套方案如何?”

“中规中矩吧,”葛院士摸了摸下巴,沉吟了片刻之后,继续说道,“单是这么看的话,我倒是看不出来啥问题。”

张教授笑着说:“连您老人家都看不出来啥问题,那不是稳了?”

“千万别这么说,太空电梯这种新玩意儿,谁都没有真正见过,过去的经验也根本谈不上经验。咱们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谁也不比谁高明,”停顿了片刻,葛院士在手中的表格上做了个记号,不做任何评价地继续说道,“还是再看几套方案吧。”

同为评审委员会之一的张教授点了下头,认同说道。

“说的也是。”

完成了最后的讲解,站在会议是中央的朱海清教授,朝着走到会议室里的评审委员会的委员们微微鞠躬,随后便带着自己的方案离开了评审现场。

接下来上台的是金陵高等研究院航天科技研究所的刘缤瑞院士。

这位刘院士也是位不得了的大牛,虽然已经60岁高龄,但依然活跃在航天工程学研究的第一线上。并且不同于燕大的张教授,他对于大型空间站的设计有着相当丰富的实践经验。

包括泛亚合作的拉格朗日点空间基地,以及新服役于天宫市上空的轨道中转站,都有他的研究成果在里面。

虽说评审的是方案,而不是投标单位的资历和项目负责人本身的学术履历,但不得不承认,这些行业内的大牛们拿出来的成果,比起那些像是凑热闹一样被末流研究机构送过来的设计方案,确实要优秀的多。

在看到刘院士提出的方案之后,葛院士脸上的表情愈发的纠结了。

不是因为方案不好。

而是因为两个看起来都不错,以至于他一时间不知道该做何选择好了。

“先把所有的方案都过一遍吧……等到最后再做选择。”在表格上做了个记号,葛院士看了旁边的张教授一眼,继续问道,“矩阵那边准备的怎么样了?申请办下来了吗。”

张教授点了下头。

“科技部那边已经通过理事长与军方联系过了,他们同意我们使用‘矩阵’十二小时。”

所谓矩阵,便是从那些觉醒者们手中缴获来的量子计算机阵列。

虽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搞清楚这个‘矩阵’到底是来自哪里,又是因为怎样的目的被谁建造的,但经过泛亚科学院的研究,总算是排除了绝大部分的危险性

考虑到这台超算作为科研用途——尤其是在计算模拟领域有着无与伦比强大的性能,这次葛院士特意动用了太空电梯项目组在科研优先级上的特权,向组织申请将这台超算用于太空电梯设计方案的计算模拟。

“十二小时吗?”

葛院士沉吟的片刻之后,点了点头,自言自语似地说道。

“应该也够了。”

……

事实上,根本用不到十二小时那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