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明白的,有些人干脆就是军队里账房出身,对军队里头做账的方式门儿清,但是天雄军这种情况还真是第一次见到。
要说治军严谨、为官清廉,以前也不是没有这样的将军,那消耗自然是少一些,但是普遍消耗减少一半以上的情况,上上下下皆是如此,那可就真是从未见过了。
一份钱能花出两份甚至三份的效果,这让素来心疼军费支出的袁逢也不是那么心疼给天雄军支出军费了。
袁逢还在私下里询问过袁树是如何治军的,怎么就能把军费给压低到这个地步,袁树则表示这些事情只要想做,大家都能做,就怕有人自己不想做,还不让其他人做。
反正他是不怕的。
在并州,不让他精简军费支出的人都被他干掉了,无论是军队内部还是军队外部,想要在军费上做手脚、中饱私囊的,只要查到,都没有好下场。
更关键的是,袁树在并州大搞良庄建设和交通建设,就能把转运消耗和采购粮食的消耗大大降低,自产自销,转运起来还方便快捷,想乱花钱都没地儿花。
袁树趁机向袁逢表示,给他点时间,他能把幽州也打造成这种超节能模式,把幽州军费也给控制住。
要是还想进一步降低,那就把凉州也交给他来管理,给他一点时间,凉州也能进入超节能模式。
把东汉帝国的财政拖入深渊无法自拔的幽并凉三州,在袁树手里,都能给它起死回生、进入超节能模式,让汉帝国的财政脱离深渊,得以喘息。
说实话,这让对帝国财政问题忧心忡忡、头疼不已的袁逢狠狠的心动了。
自他就任司空、掌控帝国实权以来,就对帝国糟糕的财政情况感到十分的困扰,他当然知道问题的症结在什么地方,但是不得不说,他袁氏家族也是问题的症结之一,他怎么能对自己下手解决问题呢?
而且就算他下的去手,除却袁氏之外,那么多大族豪族又怎么能容忍他下手呢?
帝国税收问题在袁逢看来已经到了一个积重难返的地步,只是因为帝国武力强横,更见宦官集团的覆灭造成大量资源的释放,让帝国财政得以喘息。
但是这几年以来,这个喘息之机也渐渐消耗完毕,宦官留下来的资源已经被分割殆尽,要是找不到新的增长点,就必须要采用节流的方式来稳定财政。
否则财政迟早要爆炸。
但是节流,该怎么节流?
节谁的流?
这让袁逢苦恼不已。
而此时此刻,袁树提出的幽并凉三州超节能计划让他看到了一丝解决问题的可能性。
幽并凉三州税收少、支出多,本来就是财政黑洞,朝廷几次都对这三个州表示失望,可谁能想到袁树北上之后,三年多的功夫,愣是把并州带入了超节能模式。
三大财政黑洞之一,居然给堵上了!
而且根据这几年的财务报表来看,并州财政隐隐约约有了扭亏为盈的迹象。
要是这三个州都能实现超节能计划,那汉帝国财政问题绝对能得到极大的缓和。
袁树在政治层面的能耐袁逢也算是有所了解了,不仅是并州问题,他在中原各州设立的那些良庄在这些年里陆陆续续的建成投产,然后,渐渐的有了产出。
根据财务报表显示,凡是有良庄在的郡县,或者是有一心会员就任官职的郡县,在这几年中的财政问题总是在不同程度得到了缓和。
要是同时具备良庄和一心会官员这双重buff,那该地的财政问题就会得到明显的改善,会明显出现高于周边地区和本地区往年的税收数据。
这一情况并不罕见。
这让袁逢深深感叹,袁树搞出来的这个一心会还有一心会内部的人,好像是真的在遵循他们的理念前进,他们说什么,就是什么,说良知,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