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2章 高要提前针对于魏豹的算计!(2 / 2)

怀才不遇,思索着自己的前路究竟在何方。

而高要,显然精准地捕捉到了他的这种困境与失落。青衣社的无孔不入,不仅将魏豹内部的人员构成、权力倾轧传递出去,更将他蒯通的尴尬处境、郁郁不得志的心态,都呈报给了那位远在南境的主公。

于是,招揽的意图,便在这样一种恰到好处的时机,通过一种“体面”而又不容拒绝的方式,传递了过来。高要给予的,不仅仅是更高的职位、更优厚的待遇,更是一种被重视、被渴求的“知遇之感”。这对于一个心高气傲却长期坐冷板凳的谋士而言,其诱惑力是致命的。

“去吧,先生,” 内心的一个声音在劝说他,“魏豹非明主,不足以托付。高要虽手段莫测,但其势已成,其志不小,且能为你费如此心机,足见诚意。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此乃天理。”

另一个声音则在挣扎:“此乃驱虎吞狼之计,亦是千金买马骨之策!他今日能用阳谋逼我,他日未必不能用同样手段弃我!投奔于他,岂非自入彀中?”

然而,现实的冰冷很快浇灭了这丝挣扎。他在魏豹这里,已然被边缘化。上次商议应对高要伐吴芮之策时,魏豹甚至没有征询他的意见,那种被排除在权力核心之外的漠视,如同寒冬的冰水,刺骨锥心。

留下,已无前途可言,甚至可能在某次政治清洗中无声消失。离开,虽有风险,却或许能搏一个施展抱负的未来。更重要的是,高要已经将他“架”在了这个位置——青衣社的接触,哪怕再隐秘,也难保完全不泄露风声。一旦魏豹得知他曾与高要势力接触,无论他是否答应,猜忌的种子已然种下,他在魏国将再无立锥之地。

思前想后,那股被形势推着走的无力感再次涌上心头。他,蒯通,自负智计,最终却像一枚棋子,被人轻轻放在了棋盘上预定好的位置。这份苦涩的明悟,让他最终下定了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