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5章 积极响应(2 / 2)

位垫垫肚子!”赵狗剩把瓦罐往地上一放,热气“腾”地冒出来,混着玉米的香。

陈老汉也颤巍巍地端着个粗瓷碗过来,碗里是两个煮鸡蛋,“大人,俺家老婆子攒的,给娃留的,今儿个高兴,您吃。”

沈文魁看着瓦罐里冒着热气的糊糊,看着粗瓷碗里圆滚滚的鸡蛋,鼻子一酸。他在京里时,宴席上的山珍海味吃了不少,却没哪样比得上这碗糊糊暖心。他没推辞,接过碗,掰了半块贴饼子递给陈老汉:“大爷,咱一起吃。”

他能被户部选来办这个差事,自然是被上头大人寄予厚望的,不然也不可能派他来,这个是关乎渠道能否在朝廷地方站稳的关键一招,绝不能出差错。

所有从户部派出来的皆是进了徐党考核名单的,只要能够合格,日后前途必是一片光明,一个在百姓面前的好官,他沈文魁还是会做的。

月光慢悠悠地爬上来,洒在土场上,把老榆树的影子拉得老长。王二麻家的灯亮了,窗纸上映着他打磨犁头的影子;刘寡妇家也亮了,隐约能听见她缝补衣裳的“簌簌”声;赵狗剩家的烟囱冒着烟,怕是在给那把旧镰刀开刃。

沈文魁躺在临时搭的帐篷里,听着远处村落里零星的狗吠,还有风吹过榆树的“沙沙”声,心里踏实得很。他摸了摸怀里徐天爵的信,信纸边角被他摸得发皱,上面“以军法护民,以田亩安身”几个字,在月光下仿佛有了温度。

他知道,等天亮了,土场上的人会更多,章丘县的名册会写得更满;等过些日子,车马会排成队,老的少的会背着包袱、牵着牛,跟着“户部巡边主事”的旗子往辽东走。

路上或许有风霜,到了地头或许有难处,可只要那四十亩地是真的,只要徐天爵的话是实的,这些揣着菜团子、捏着旧犁的百姓,就敢跟着他往关外走——毕竟,对庄稼人来说,有地的地方,就是活路,就是家。

沈文魁也是贫苦家出身,能攀上徐党,就是因为他初心不变,还想着普通百姓,能干实事。

夜风里,仿佛能听见远处传来车马的轱辘声,混着孩童的笑、牛的哞,还有锄头刨开冻土的“咚咚”声。沈文魁翻了个身,嘴角带着笑,迷迷糊糊地想:明日一早,得先去看看那几袋种子,可别被夜里的露水打湿了——那可是辽东的希望,是这些百姓的念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