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人类文明,你们好!
我们接收到你们的回信,感谢对我们的信任,我们之间将达成第一次交易。”
这是共享者文明,针对蓝星的第一份回信的回信。
有着风筝号的存在,人类提前看到回信内容。
实际情况,要在蓝星来到这片空间的第十年才能收到。
比预期晚好几个月。
除开两个文明之间谨慎而又充满礼貌的问候,剩余的都是交易的部分。
共享者文明几乎同意了人类所有的交易条件。
人类不接受实物的交易。
且共享者文明拿出了光子计算机部分设计图纸。
有这些图纸,人类花些时间研究,完全可以制作出第一代的光子计算机。
技术并不完整,因为人类还需要完成相应的部分,发射出资源飞船。
信息后半段,附上了共享者为人类文明设计的货运飞船图纸,可能的技术瓶颈,以及发射和飞行轨道信息,减速方案等。
人类按照该方案制造货运飞船,装载交易的资源,发送出去即可。
这其中涉及到复杂的计算,以及技术瓶颈,如更大功率引擎,更短的减速时间,人类的技术基本做不到。
共享者提供了比人类现阶段使用的航天发动机更先进的成熟设计。
其应用到的材料等,都在早先免费分享的知识中。
“看起来,他们非常诚恳,而且大方。”
所有看到这封回信的人,都不免赞叹。
“我们还有必要如此警惕吗?战备了十年,建造了那么多落后的飞船……”
有人小声嘀咕,然后得到周围人和领导的白眼。
维持战备状态,是李前的态度。
关键时期,再怎么小心都不为过。
何况风筝号的探测发现,让事情越来越诡异起来。
“他们的飞船到底在哪里,我们为什么看不到?”
哨骑兵探测器组,已经越过极限距离,依然没有发现。
所谓极限距离,就是共享者文明看到蓝星,发出信息,蓝星收到信息,按照所用的时间反推出距离。
这个距离比3.3光年略长些许。
现在的情况是,哨骑兵探测器组,已经飞过了这个极限距离,却依然没有观测到舰队踪迹。
这不对劲!
因为,就目前哨骑兵探测器组和风筝号,已经越过那艘广播飞船。
可他们依然能够截获航线上,发送向广播飞船的电磁波信息,以及返回信号。
也就是说,共享者文明舰队还在前方遥控广播飞船,通过这艘飞船向蓝星方向发送信息。
不太敏感的研究员,科学家,并没意识到这其中的巨大问题。
但是在联盟军事会议上,这个问题有了另一个更加可信的猜测。
也就是,共享者文明舰队,一开始在p点,但观测到蓝星的时候,开始加速远离p点。
这解释了为什么科学家算出的极限距离中,没发现共享者文明舰队的踪迹,因为他们早就离开了。
那么共享者文明舰队为什么离开p点,还是在观测到蓝星后才离开。
且放置一艘广播飞船,持续性与蓝星沟通的意义是什么?
答案很简单,人类可以通过电磁波在真空介质中传播的波形变化,推测出3.3光年这个距离信息。
共享者文明在电磁波技术上的造诣比人类更发达,怎么可能不掌握。
在p点放置广播飞船,会起到迷惑作用,让人类一直以为共享者文明舰队还在p点。
但是他们其实早就离开了!
那么,共享者文明舰队,忽然和蓝星同向加速,还有意隐瞒动向,意欲何为?
这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