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做鸡头,不做凤尾。”
“所以相比起收藏清三代官窑普品,这件瓷碗能让人一下就感受到你的品味不凡。”
“说得好像有那么一些道理。”林卫国沉吟道。
曹子建见对方还是有些拿不定主意,继续开口道:“老爷子,这样吧,我店里也有清三代官窑的普品,价格跟这件差不多,我拿过来放一起,让你直接比对一下,看看哪件瓷碗带给你的视觉冲击力更强?”
“这可以。”林卫国连道。
当即,曹子建从柜台上拿过一件清雍正斗彩三多纹小碗,同那件黄地粉彩花卉纹碗摆在了一起。
正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差距。
当两者摆放在一起后,不管是林卫国,还是林泰,都觉得那件咸丰黄地粉彩花卉纹碗看着更霸气一些。
“子建,那这件瓷碗我要了。”
见林卫国并没有跟自己讨价还价,这也使得曹子建对于接下来的那些藏品,都没有刻意虚报价格。
林卫国看中的第二件藏品,是一个直径达到了近35cm的大盘。
盘内用青花绘八仙祝寿图,层次分明,构图合理。
“小建,这是哪个时期的官窑?”林卫国问道。
“这不是官窑,而是民窑。”曹子建说着,将瓷盘的底部亮给林卫国看了起来。
只见底部虽然有落款,但落得并不是署年款,而是青花双圈隶书‘玉堂佳器’款。
“玉堂佳器?这款识是什么意思?”林卫国露出疑惑之色。
“这是明代后期至清代早期瓷器上的吉言赞颂款。”曹子建答道:“主要用于表达器物珍贵性和吉祥寓意的,盛行于顺治、康熙时期,到了雍正后这种款就不再使用了。”
“所以,这是清早期的瓷盘?”林卫国恍然道。
“对。”曹子建点头。
“什么价格呢?”林卫国问道。
“十五万。”曹子建答道。
“怎么民窑也这么贵?”林卫国眉头一皱。
“首先,这个盘子器型够大。”曹子建解释道:“虽为民窑,但此盘釉面光洁亮丽,胎体坚实、画工精细,釉质温润,青花发色典雅。”
“算得上是顺治青花瓷典型代表,具有较高艺术与历史价值。”
林卫国‘哦’了一声,要求道:“小建,你能不能拿件顺治官窑青花过来?我想比对一下,看看官窑和民窑之间的区别大不大。”
“这.....”曹子建面露为难之色道:“老爷子,您有点难为我了。”
“店里没有顺治官窑?”林卫国开口道。
“不仅我店里没有,大多数的博物馆也都没有。”曹子建点头道:“因为顺治那会,属于清政权初立之际,各地战争尚未平息,以景德镇为中心的瓷业生产,在晚明时就已趋衰落,清初那会更加颓败不堪,一度处于停滞状态。”
“虽然说,清代提出创建御窑厂的时间是顺治十一年,但真正创立,是康熙十九年。”
“《饮流斋说瓷》中就有记载:“顺治仅一度开窑烧瓷,故顺治瓷品极少....”
“少?那岂不是说,顺治官窑的价格都极高?”林泰开口道。
“虽然说,物以稀为贵,但瓷器还要讲究当时的制瓷工艺。”曹子建开口道:“顺治时期的瓷器,大部分遗存明代粗率、稚拙的制瓷风格,在工艺上,远不及清三代时期的官窑瓷。”
“所以,同样是精品瓷,在价值上,跟清三代的精品瓷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
“小建,我发现,搁你这买古玩,还能学到不少知识呢。”林卫国笑道:“所以说,这件瓷器,倘若我买回去摆在家里,如果让一些稍微对瓷器有了解的人看到,他们会不会觉得我挑的不够好?”
“老爷子,别人觉得你挑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