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就落到了大山轮廓上。
「黑天十万八千纪,冥古地圻不周山。」
「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绝阳极阴,其脉象如弦,其地湿如海,其岭挂天维,其峰如浮游—
赵兴根据匡川的形容,开始调动自己的极陆功法,来演化冥古山。
「绝阳极阴,有山不合「其脉象如弦?其地湿如海?其岭挂天维,其峰如浮游?这是什么怪山—”
赵兴陷入了思索中,极陆模拟配合现场参悟,他的体内出现了一座黑的大山。
虽不具备神韵,但赵兴却感觉到了极为沉重的感觉,自己极陆第四层的功法,竟然撑不起这座冥古山法相。
「小小小!」
赵兴不再强求,开始利用冥古山法相来增幅其余法术。
五极灵珠地宫法,叠界山之法,时空地通法,似乎都能被这一法相增幅。
正如自己的法界推演三纪分界论,也能让许多人悟道突破,法术威力增强一样。冥古山法相,
让大部分地利法术威力都提升了一成,有些甚至还超过了两成。
「没有感应过地脉,没有山法,仅仅是一法相,便有这种好处?」赵兴都有些惊讶。
这证明匡川是真找到了冥古山,而并非瞎编的,否则不至于有这么大的效果。
就在赵兴以及其余山主都在钻研时,祭坛上第二位神将出手了。
神力光辉笼罩整个法界,好似给盖上了一道封印。
接下来就无法感应到任何的道韵。
法不可轻传,匡川的法已经算是太古之丘的核心级别,不能随随便便就让人学了去。
第二次被打断,赵兴心中也非常不爽,不过没办法,如果真是冥古山相关的法术,岂能白给外人学了去?
此时的匡川,头顶出现了一本《冥古山经》。
山经上有立起来的文字,标注着三法的名称:
一为冥古山知见法,即前往冥古山的路线,以及见到冥古山的法术。
要征服不可知之山,都必须创出知见法。
否则别人去不了,到地方了也看不见。
二为冥古开山法。
匡川之前的讲道中,提出冥古山是一座‘不周山」,即它不与外界交换,是不存在‘周天循环’或者阴阳循环的。
绝阳极阴,不与外界交互,这个外界当然也包括人。
这也是绝大多数‘不可知之山」的特性。
独特的性质,使得整座山被施加了一层天然形成的‘封山法」。
必须要有开山法,才能登上去。
否则即便是会知见法,看得到,也摸不着,不可能入山上去。
第三为玄阴地变法
地变法通常有两种形式,一是类似于侯变法,变成沙土岩石,当然这是种渐变的过程,一开始只是被冥古山法相包裹,形成一副‘山铠」。
二是结合‘地炼法」或‘山法’」,不作用于己身,而是作用于山之法器,或者战斗环境,攻击敌人。
然而还有更多的光芒出现在道书中没有显露出来。
看得赵兴和一众山主都心痒难耐。
匡川在冥古山必然待了很多年,不可能只创造出三种法术。
他是半神,肯定会创造出地宫、地藏、地通、裂土、山法等。
可是神将们不允许匡川泄露。
倒不是防着赵兴这些山主,而是防着外人。
「以不可知之山创造的独特法门,必然需要冥古山的土壤,甚至一截地脉才行。」
「缺少这些也修不成。」
赵兴这么一想,倒也不急了。
如果当上山首,他肯定能分到一些,也会解锁知情权。
具体多少就不清楚了,按照现在的判断,就是神境恐怕也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