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楼兰等你。”
念安率军北上,与慕容恪会师于中山。拓跋珪果然名不虚传,用兵如神,几次交锋,东晋与慕容鲜卑联军都处于下风。
这日,念安正在帐中研究战术,忽闻帐外传来一阵喧哗。她走出帐外,见士兵们正围着一个西域商人,商人手中拿着一封书信。
“将军,这是白先生从楼兰送来的。”商人将书信递给念安。
念安拆开书信,只见上面写着:“拓跋珪虽强,却有一致命弱点——其军多为骑兵,不善攻城。可坚守中山,断其粮道,待其粮尽自退。”
念安恍然大悟,当即下令加固城防,坚守不出。拓跋珪几次攻城,都被击退,粮草渐尽,军心大乱。念安趁机率军杀出,与慕容恪前后夹击,拓跋珪大败,狼狈北逃。
中山之围解除,慕容恪对念安拱手:“将军神勇,慕容恪佩服。”
念安道:“此乃白先生之计,我只是照做而已。”
慕容恪笑道:“白先生真是神人,若能得他相助,何愁天下不定?”
念安心中一动,想起白凤翎曾说过的话:“天下不定,不是因为缺少能人,而是因为缺少包容。”她对慕容恪道:“我愿与你盟誓,永结同好,共守中原。”
慕容恪欣然应允:“好!”
两人在中山城外盟誓,约定互不侵犯,共同抵御北方的拓跋鲜卑。消息传到长安,晋明帝大喜,下令嘉奖念安,封她为镇北大将军,总管北方军务。
这日,念安正在处理军务,忽闻士兵来报:“将军,楼兰传来消息,白先生……白先生圆寂了。”
念安如遭雷击,手中的笔掉落在地。“你说什么?”
“楼兰的僧人说,白先生在讲经时,溘然长逝,临终前留下一封信,让交给将军。”
念安颤抖着接过信,只见上面写着:“念安吾徒,见字如面。我非圆寂,只是历劫期满,回归本位。你已长大,能独当一面,我很欣慰。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不必强求。守住本心,护佑百姓,便是最好的历劫。切记,切记。”
念安泪如雨下,将信紧紧贴在胸口。她知道,白凤翎没有离开,他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守护着这片土地,守护着她。
这日,念安站在未央宫前,望着下方的长安,想起白凤翎曾说过的话:“历劫不是为了结束,而是为了开始。”她转身对周楚道:“传我令,整修丝绸之路,加强与西域的联系,让和平的种子,洒满天下。”
周楚领命而去。念安望着西方,那里的天空湛蓝,仿佛能看到白凤翎的身影,在楼兰的佛塔下,微笑着向她招手。
她知道,自己的路还很长,北伐之路,西征之路,守护天下之路,都还在脚下延伸。但她不再害怕,因为她知道,白凤翎的精神,会一直陪伴着她,指引着她,直到天下太平的那一天。
长安的钟声响起,悠扬而深远,仿佛在诉说着一个未完的故事,在历史的长河中,缓缓流淌。
长安的钟声穿透晨雾,落在未央宫的琉璃瓦上。念安推开窗,西域的风裹挟着沙砾的气息扑面而来,带着熟悉的、属于白凤翎的味道。案上那封字迹温润的信已被摩挲得边角发白,“守住本心”四个字在晨光里泛着微光。
“将军,楼兰来的商队到了。”周楚的声音在廊下响起,带着几分小心翼翼。自去年“圆寂”的消息传来,念安便再未在人前落过泪,只是案头的西域地图上,总被朱砂笔圈出一个又一个城邦的名字——龟兹、于阗、疏勒……那是白凤翎信中提过的“有精美壁画与和平歌声的地方”。
念安转身时,眼中已无波澜,唯有铠甲反射的冷光。“让商队首领到偏厅等着,我要问他龟兹的近况。”
商队首领是个留着络腮胡的粟特人,见到念安便躬身行礼,献上一卷羊皮:“将军,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