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桃源、出发(下)(2 / 4)

不过王斗随后提到“专利”这个诱惑,并以李茂森为例子,他与赖源龙研究出火门装置,工匠每打制一门火铳,都要向二人交纳一定的利钱,等于那些人都是他们的学徒。

然后那几个工匠拼命拔脚奔跑,就听轰的一声巨响,硝烟弥漫,那门沉重的火炮腾越天空,然后重重摔落下来。

周象辂脸上闪过激动的神情,对王斗恭敬道:“将军请。”

身后各人随王斗一窝蜂的过去,那门火炮被抬到一座高台放置。周象辂又戴上自己眼镜仔细审视,看炮身有什么损坏或是膛口炸裂之处,良久,周象辂脸上露出笑容,对王斗施礼道:“小人有幸,此大铳铸法合度,己无炸膛忧患。”

周边一阵欢声笑语,众人异口同声道:“恭请将军命名。”

王斗也是哈哈大笑:“该门火炮,便命名为永宁炮吧,算是甲位。”

依口径,该门火炮算得上大明“二将军”的标准,这是使用铁模之法铸造的第一批火炮,也算是意义重大。

等这批火炮检验后,依次以甲、乙、丙、丁、戊、己、庚等位计算。最后刻上铭文,注明火炮重量,火药受药多少,铁子重多少斤,可使用封口群子几个,还有工匠名称,检验官名称等,披上炮衣,就可入库了。

最后检验成果,这十门新铸红夷三磅炮,有四门合格,合格率算是惊人之高。

在场各人都是喜笑颜开,连称生平仅见,都是定国将军说的铁模法之功。

“将军所言以黄铁造炮,小人也在研习,铁模之法己成,将军说的黄铁造炮之法,也定能成功。”

周象辂督造这些火炮成功,算是立下大功,他现在对王斗信心百倍,又提起王斗所说的另一件事,便是王斗使用熟铁造炮的建议。

几个月前,在提出铁模之法后,王斗也随便提到这事。

没有无气泡的无色玻璃,但制造炮镜与千里镜可以用水晶代替。水晶在此时的士林阶层是很普遍的东西,江苏东海产的天然无色水晶在大明很多城市也可以买到,只要有银子,替代无气泡的无色玻璃不是问题。

关键不是这个,原料问题都好解决,问题在于镜片的设计与磨制,对工艺与光学知识的要求在此时大明算是很高。相关人才是有,不过大多集中在江南,也是巧,情报司下江南收集《农政全书》时,正好遇上这么一、两个,经重金聘请后,年初他们欣然前来东路。

与周象辂的情况一下,在专利的诱惑下,他们也带了好几十个学徒,造了一批的炮镜与千里镜出来。

此时在王斗手上,就是拿着一根千里镜观看,黄澄澄的金属表面,制造精致,可以拉长拉短调整观察距离。由于第一批的千里镜较少,舜乡军中,只有王斗,还有几个资深千总拥有。

或许过个几年,想必军中把总都可以拥有了。

赵瑄同样拿着一根千里镜观看,有了大量实弹射击遍程出来的射表,加上这炮镜,那观测官不断报出数据,各炮的瞄准手便不断调整着炮口,一看他们的样子,就是训练有素。

王斗拿千里镜看着前面,听那观测官口中冒出一大堆难懂的术语,这些数学术语,在后世己经难以听到,对于后世人的王斗当然有些不习惯。毕竟后世学的都是西方数学,与古代的中国数学,完全两个不同的体系。

虽然个人不习惯,不过王斗认为只有让自己适应,并不打算更换。最重要的,他认为自己没能力重建一个完整的数学体系。两种完全不同的运算符号系统,不是引入几个阿拉伯数字就可以代替的。

况且王斗认为此时西方数学并不比中国数学高明,以阿拉伯数字来说,如果记帐,为了防止涂改,还要使用大写数字记一遍,更增加了负担!”

火炮射完毕后,立时一个装填手拿着炮刷将炮膛刷好,又另一人装填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