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赤子之心6(1 / 2)

马均抬起头,望着刘毅讷讷道:“才到……”旁边的杨修又抢着道:“他也是这两天才被马先生从家里接过来的,我给你说啊,君候,你别看阿呆说话少,他手巧着呢,你的袖里箭经过他改造,可比以前小巧,用起来也方便多了。”

刘毅本待继续刨根究底,但想了想,还是算了。不管这孩子是不是历史上的匠神,手巧却是实打实的,否则的话,也不会让马匀和杨修如此推崇了。

听杨修如此赞美,马匀脸都红了,连忙从怀里掏出袖里箭,递给刘毅,嘴里更是结结巴巴的道:“对……不起。”

这东西是刘毅委托其父造的,大概他觉得,私改手,也算是一种冒犯。所以言语神情更见忐忑,连道歉之语都有些不利索了。

刘毅接过袖里箭,掂了掂,仔细端详。马均的手果然很巧,袖里箭本来只能三发,但经过他改造后,袖里箭稍重了一点,机身更显细长,拉弦靠近腕部。如此一来,箭匣空间更大,可是做到五连发了,而且触发方便,比以前更实用。

拿到这小巧的袖里箭,就忍不住想要试试。箭身后有五个插孔,正好可以把箭插进去,刘毅把箭装好,对准了十余步外的一棵桦树,一扣机括,“啪”一声,一支箭电射而出,射在树上。插得极深,只露出箭羽在外。刘毅吃了一惊,连忙过去看了看,这箭没入太深,他用尽力气才算拔~出来。

这袖里箭的威力实在令人吃惊。也难怪马匀不愿大规模做这东西了,难度是一方面,还有一方面就是威力太大,不论是马上战还是马下战,都让人防不胜防。

他心头一动:“对了,阿呆,你年龄这么小,可还在读书?”

汉代男子十四岁才元服,表示成人。就算冠了成人礼,许多世家子弟,仍自勤学不辍。马均这么小,可能连表字都还未取。

话一出口,他就有些后悔。这年头,读书都是世家大族才有的权利。墨家倡俭,马匀自己过得都不咋的,他这儿子怕也不大好。否则的话,也不会让阿呆穿着墨家弟子改小的麻布服了。

果然,马均的脸垂得更低了,杨修则在一边自鸣得意的道:“阿呆,要不这样,我来当你老师,你给我做袖里箭罢。”

让这小子教书,那就是误人子弟了。刘毅没管他,只是道:“你想读书么?”

听刘毅如此说,阿呆的头一下抬起,眼睛里也露出精芒:“想。”

刘毅点了点头:“好,一会你随我走,我给你找个老师,”他瞪了眼在一边得意洋洋的杨修:“杨德祖,也有你一份。”

带着两个小子走出去时,正好遇见了马匀,一见刘毅,他先行一礼道:“君候,青风的尺寸老夫已丈量完毕,但锻造却不能马虎,一定要精铁千锤百炼,否则以青风体重,磨损就太快了。所以要取马蹄铁,怕得过两日了。”

刘毅点点头:“一切听马先生安排,”他指着马均道:“令子看着木讷,其实只是表像。依我看,他是个有大慧根的人,吾欲为其寻一明师,以期启蒙发智,先生以为然否?”

马匀一生,仅此一子。马均在铁木一道上的天赋,比之他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儿子从小木讷少语,这也成了马匀的心病。可望子成龙,乃为人父母天性,一听刘毅如此说,那有不答应的,当即感谢连连。

刘毅给这两小子找的老师,不是别人,正是贾诩。别看贾诩出身武威郡,但和其他西凉莽夫相比,来头却大得吓人。

其祖上乃是西汉长沙王太傅贾谊,贾谊师从西汉宰相张苍,张苍师从儒学三巨头之一的荀子。张苍乃是荀子的关门弟子,得意门生。其家后世居于武威郡。贾氏一族也是正统的儒学豪门。

迁都长安后,不光是刘毅,凡西凉一系将领,或多或少都得了升迁。但贾诩却是个例外。孟津一败后,他被董卓下放到刘毅帐下听用,人也更加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