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李世民:老子不过日子了(1 / 2)

第二日,朝会结束之后。

在朱雀门外等了一个上午的孔颖达,终于把手里的奏章给送了出去——他现在只空有爵位,官职早就请辞了。

李世民看着这份奏章,本有些不以为然。

只是把这当成了孔颖达寄来的投名状,可看了几眼之后,他就屏住了呼吸,又重头看了起来。

逐字逐句,他看得很是仔细。

“冲远还真是给了朕一个很大的惊喜。”李世民读完后,才小心翼翼地喘了口气,他把奏章往前一推,示意房玄龄和杜如晦也过来看一看。

两个小老头也有些惊讶。

只一封奏章,就让陛下改了称呼,如此亲昵的叫他“冲远”,是把这个孔家家主,当做自己人了?

他们两个脑袋紧挨在一起,认真地看了起来。

“这不像是冲远能作出来的文字。”看完之后,房玄龄也改了称呼,不过却摇了摇头,敲定下一个结论。

李世民笑了一声:“昨日他刚回长安,便是去食肆请教店家了。”

说着,他顿了一下,指着奏章的一句话:“尤其是这句,科举一事,非为朝廷,而为天下。”

“这就不是冲远能说出来的话,天底下除了店家那个小子,还有谁敢说出这种话来?”

乍一看没啥,可稍微仔细一琢磨。

不就是把皇权和天下分开了。朝廷是皇权的朝廷,但天下是百姓的天下。

李世民自己有这个认知,倒不会生气,还有些欣慰——至少还是有人和他一样,能认识到这一点,也不止有尹煊这么一人才敢说出这些话。

至少,孔颖达也敢不打着别人的旗号,说出来这种话。

杜如晦和房玄龄低着头,没敢说话。

李世民瞥了他们一眼,没去追究,而是轻轻一点桌面,又轻声说道:“让朕不甚了解的,为何店家会如此强调这么一件事。”

孔颖达的这篇奏章里,至少有五六处提及了,科举并不只是为了选拔官员,更是为了天下选拔各行各业有用的人才。

房玄龄拱手道:“陛下,臣以为,能当好官和能办好事并非是相同的一件事。”

李世民一挑眉毛,点点头,示意房玄龄继续说下去。

房玄龄接着说道:“从店家所学、所说、所做之事,尚且能看出,我们或许是走错路了。”

“一名好官,或许能让一方水土平安,没有盗匪、马贼之患,百姓安居乐业,但…他能管的也就只有人事。”

“天命难违,若是生了蝗灾、旱灾、水涝,那他再怎么是一位好官,他也没办法让百姓吃饱肚子。”

“他再有当官的本事,他也弄不出便宜烤制琉璃、弄不出火药、烟花、弄不出水泥路。”

“臣以为,店家此意,便是在说,大唐需要的不仅是当官的人才,还需要能弄出水泥路、能弄出火药、能杂种作物的人才。”

李世民点了点头,陷入沉默。

这可比科举改制还要让人头疼的一件事。

“朕知道了。”李世民吐了口气,并没借着这个由头说下去,还是要看尹煊究竟能拿出多少东西来,国运可不是儿戏,“就先且说说科举改制之事吧。”

“有孔家牵头,怕是那些世家没什么好说的吧?”&29233&30475&20070&68&68

房玄龄抿了抿嘴:“怕是曲阜孔家那边会有异议。”

李世民冷笑一声:“曲阜孔家?”

“孔家不是已经迁至长安来了?”

“曲阜还有什么孔家?”

说着,他顿了一下:“中书省拟令,孔家家主、曲阜县男改制科举有功,朕册封他为曲阜县候,食实封七百户。”

“受秘书监,加并金紫…不,加并光禄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