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1 / 2)

赵千羽,42岁,是一名失业人员。在失业之前的他刚刚升职到高管层没几年,钱有一些,但也不多。前代人没有给他留下任何基础,但他赶上了好时代,凭借个人奋斗脱颖而出了,成为了那收入的前1。

作为管理者虽然依旧是给老板打工,可也算是风光体面了,但没能坚持到退休就被下岗,属实不好受。

世界最让人难受的不是得到,而是得而复失。

曾有人言:“我本可以忍受黑暗,直到我遇到了光明。”

作为社畜为了不断升职而奋斗了20年,赵千羽得出的唯一结论是:不如当初买块好地坐等拆迁。

自己当初还是太年轻了,没有把握住历史进程,更没有顺应好历史大势。

基建不成熟的时候你去搞互联网,房地产要起飞的时候你不投资。就知道埋头工作,不去了解世界变化和外部信息。

可机会这东西就是这样,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赵千羽自认自己这一代人所处的机遇比上一代和下一代都要好,只不过他把握的不够完美。

从打工人的角度,赵千羽已经是收入非常高的那一批,升职后的这几年税后都有两百多万年薪。但代价是他现在头顶着地中海强者发型,而且没跳过槽,守着公司加班加点二十年,面容憔悴,颜值上遭遇了毁灭性打击,可以说除了钱一无所有。

说是这么说,其实也并没有很有钱,早年在这座中心城市买了一套房,房贷都还了十多年。当了三年高管,加上辞退赔偿和以前的工资剩余,赵千羽存款也就两千多万,也就再买一套房还剩下点。

有钱也只是相对有钱,自身阶级并没有实现跃迁,子孙后代的命运也没有得到根本上的改变,比起打工人是妥妥的有钱人,比起”企业家“还是穷鬼。

米国的核动力验钞机运转不息让全球买单,自己这点钱在通货膨胀面前啥也不是,不说大富大贵,能不能够自己下半辈子潇洒都是问题。

只有钱生钱才能弥补货币贬值。

房地产泡沫已经很大,好多房地产企业都不好过了,赵千羽根本不敢高位入场,再买一套房什么的还是算了。

此前,他作为奋斗者,显然是没有时间谈恋爱的,吃饭睡觉公司三点一线,偶尔休一天补个觉,根本没空想那些有的没的。

现在的赵千羽比大多数人富裕,但他觉得自己的人生并不圆满。别人早恋的时候他在学习,别人大学玩的时候他在努力搞学分和绩点,工作后为了赚钱成为了纯纯牛马.......总之就是没能及时行乐。

现在,钱有了,青春却不会回来。

他年龄大了,精力不济。一位公司元老要给自己的女婿铺路,拿一部分股份和老板交换,老板给他额外发三年工资把他合法辞退了,向社会输送了一名优秀人才。

好在男人四十一枝花,有钱不怕没人嫁。婚恋市场的大门并没有向这个老男人关闭,赵千羽娶了个比他小十岁的全职太太。

你侬我侬的恋爱是他曾经向往过的,可现在的他根本没有那份心情。他这个年龄的人已经是最讲现实的了,所谓不物质的爱情根本就不存在,对他来说婚姻就是搭伙过日子,各取所需。

赵千羽嫌麻烦,他和妻子并没有对婚礼大操大办,简单搞了个仪式向双方亲友宣告一下,领了证就去海边度蜜月了。

婚后生活还算不错,妻子比较知性成熟,家庭生活也没有什么矛盾。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在中产阶级焦虑的作用下,赵千羽终究还是选择继续奋斗。他注资两千万创立一个小公司,发动人脉带着母校的师弟师妹们创业,带着他们团队的新技术创业,搞得风生水起。

按道理来说这会儿应该算是走上人生巅峰了。但矛盾广泛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机会中原因伴随着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