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问经所获(1 / 2)

聊斋狐婿 士心本尊 190 字 2022-07-07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乐只君子,福履将之。”

“南有樛木,葛藟萦之。乐只君子,福履成之。”

……

初晨, 寒雾未散,阳光照冰凌。

檐下书窗内,刘彦手持御笔,端坐写诗帖,怜云在旁研墨。

其笔下诗句,出自《诗经·国风·周南》, 名曰樛木。

一连五日问经养学,使他领略《诗经》十五国风, 游遍《诗经》三百篇。

首日在《驷驖》与秦襄公同驾出猎, 次日入《殷武》送殷王武丁出征。

见殷商玄鸟飞入庙堂,历代商君层叠虚空,巨大的青铜鼎承载着社稷,王道之气镇压九州国运。

宏大的人皇征战场面,打破了他对古时战争的理解,那并非青铜与血肉的碰撞,而是天命与人之争。

让他领悟到‘时光恒河上,天命乃主宰,人命微末如尘。若能载道顺应天命,则所向披靡,万般神通不敌天数!’

这也使刘彦更坚定‘立同道’的想法。

后三日,他一篇篇问经,存心神于《诗》之经意。

如同跨越时空,遨游在上古诸侯国,与经意所化国民求教, 体验他们在诗中的古民生活。

绕了一圈,今日又回到首卷《国风》, 写下这篇樛木作为问经收束。

这是一首‘祝贺新婚’的诗歌, 诗以‘葛藟缠绕樛木,比喻女子嫁夫’。

刘彦却有自己的理解,他把‘葛藟’视作儒学道义,把‘樛木’看做自己君身。

赤子本独木,修养儒学,有了道义,便得葛藟伴木,两者紧密相连。

他很喜欢诗文内乐只君子,福履绥之那三句。

其大义是:‘一位快乐的君子,他能够用自己善心和善行去安抚、帮助、成就他人。’

在他看来,这很合乎仁道、君德、君心,与他道义相合,所以问经后写下樛木一诗。

最后一字落笔,见诗帖行文明亮,风雅入目,善念抱人。

怜云品读鉴赏,赞誉说:“夫君这篇《樛木》不止文光入目,且有经意如水,流过眼目,淌在字句中……”

“妾身能嗅见, 诗句内的‘经气’和‘君心善意’。”

“哦?”

刘彦却不防,用心见字句。

见文光珠玑内,果有熠熠金沙般的经意存在其中。

自己悄然不觉得了此篇真意,并能落笔书写出来。

其实不止这一篇。

这五日问经于《诗》,他从中得到的诗歌经意,多达一百八十篇,占据《诗》总卷一半还多。

这些诗歌经意融入其身,使其气质发生很多微妙变化。

比起初入学时的意气风发,得正心后的堂堂正正,如今归得一个‘经意春发’。

经意就像是草子发芽,扎根生长在身性之中。

而后经意发气,气从内向外而发,显现在刘彦气貌表外,如似薄绢裹白玉,即经气。

经气是无法看到的东西,乃经意累积在身,达到一定厚度而发。

它似花香草气、山的味道,雨的气息,有万千韵味,其味因经意而异,可以被灵觉嗅见。

经气若与文光相合,则产生经香。

即乾道之后的经香境。

正心后即入乾道。

而乾道是一个不断积累经学、经意、明经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身中,‘经意’会自然发气。

身中存经越多越厚,‘经气’也随之加重,积攒够数就能合文道,产生人鬼可嗅的‘经香之气’。

刘彦现在只是‘经气初发’,经意之味淡薄,只有常伴身边之人方能发觉。

若非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