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弟子闹龙宫(1 / 2)

朱厚照还是要亮点当师傅的绝活:“如此,规格、材料、工序都已经完备了,就可以源源来断如流水一般生产。”

幕友当即分裂。

流水线生产,怎么可能,这可是造船厂。

不要一想起流水线就联想到传送带,流水线生产有很多种的好不好,喝了这么多脉动,脉动生产线总该听说过了吧,人随工序走,物随流程动。

噗,我的脉动喷了,还是第一次听到有人将脉动和脉动生产线连在一起说,但这个主意确实很棒。

有什么用,还不是一人要适应多种工位,这样的顺序也挺乱的。

那是制造飞机用的,不过用在造船上也未尝不可,现代造船用分段,确实可以这么干,古代造船花样多工艺多,也适合。

一个船工有几样手艺就编制几个工位,能最大程度地利用好技术和人力,总好过让学徒从头学到尾。

这样可以省一点船工,不是为了省钱,而是船工不好找,古代是一人干一种活,要在造船场养很多人,开工不足就更不划算了,而且吃不饱也留不住工人,登州造船场甚至龙江造船场就是这么衰落的。

幕友们对线的工夫,老船工已经悟通了,一拍大腿:“那就真的是一窝窝的生了。”

可他一高兴就立马萎了,苦着脸:“要不了那么多船啊。”

汪鋐自我救赎了一把:“放心,登州水师有多少吃进多少。”

朱厚照眼一亮:“你们打算出海打渔?”

汪鋐绝口否认:“训练,臣打算与神机营、碣石营以及登州卫联合训练。”

叮,举军经商,昏庸度+10

迟迟不见的昏庸度终于来了,但朱厚照暂时没空,他得先接受幕友的轰炸。

有几分王琼的样子了,对了,汪鋐后来也是因为身段灵活在大礼议中支持嘉靖被鄙为奸臣的,虽然没人敢否认他的才干。

揽起权来比王王琼还狠,霸着吏部和兵部的职位好些年,招人恨。

那也说明人家有能力,没能力的想揽也揽不成呢,对了,说起来还是王廷相接手汪鋐的兵部尚书。

那热闹了,这对仇家提前碰面了,还是汪鋐上赶子的。

幕友们今天很活跃啊,朱厚照摸摸下巴,有机会要给王琼和汪鋐牵牵线,这俩臭味相投,来电了没准一加一大于二。

放下汪鋐,朱厚照高层建翎地给造船场提出指导意见:“虽然朕很想要大船,但咱们不能急,还是应该从小船造起,磨刀不误砍柴功,给登州水师造好小渔船,把队伍练出来大的也容易造了。”

老船工有见地:“也要通过练手把徒弟带出来,外行总说工匠不认真教徒弟,其实不是这个回事,以往的工序,不把徒弟从头带到尾,根本学不全,可当船工很苦,年青人都不愿干,多数半道就跑了。”

幕友们吵出来的跟现实对上了。

朱厚照一指王尚絧:“他能帮老丈解决这个问题,明确分工,流水作业,还能把怎么样高效做一件事说得明明白白,这还是一门学问,从今往后,工场里的学徒就没那么难带了,可以一边学,一边挣钱,一边长本事。”

王尚絧的优选法也出师了,他是气学中最先数学过关的,跟着王文素一起把朱厚照给的“秘籍”啃完吃透了。

这对于一个半路入行的三十多岁中年人来说确实不容易,但王尚絧做到了,这也是他身价的体现。

就是朱厚照想到人才出了神,什么时候气宗的人才也能像造船一样流水价着来呀。

他这个昏君还是漏了,都还要自个儿露脸,做不到大手一挥应者如云。

有回应,汪鋐自带奸臣buff:“陛下,水师学堂也要马上立起来,臣觉得水师学堂应该和工匠一起联合教授,不懂船的水兵不是好兵,也用不好一条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