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多了个陪衬(1 / 2)

刘忠还不知道无妄之灾临头,他还在揣摩杨廷和的话,他也听出了些意味,还为杨廷和高妙的劝谏和自白叫好。

经刘瑾这么一打岔,朱厚照也没了耐心,他干脆把话挑明:“杨待郎,令郎的事可不怨朕,而且也不是朕要拿你怎么样,你刚才引经据典那么多,可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你只引四书五经呢?另外,即便是四书五经,你有没有想过原来的四书五经是什么样呢?朕以为凭杨待郎的才学应该知晓,四书五经早就不是原来的四书五经了,可你还非要信这套被改得面目全非的四书五经,能怨谁?”

听了这话,杨廷和像惊弓之鸟一样伏跪在地。

可朱厚照还有话讲:“朕只不过告诉了杨慎原来的四书五经是什么样,还让他自己去查证,朕可没有多说一句别的,道理都写得明明白白,是杨慎自己求索出来的,路漫漫其修远兮,朕只不过是告诉杨慎还有另一条路,剩下的都是他自己走。”

杨廷和还没反应呢,刘忠却鼓了上掌:“妙啊,妙哉,陛下深得尽信书不如无书之妙,说到了为臣心坎上。”

结果他就被刘瑾瞪了一眼,刘忠这才意识到失态了,得,他也加入了杨廷和的行列。

可朱厚照却意外了,刘忠竟然也能听懂,听懂了还旁通了,那此人应该是个大才啊。

别看朱厚照说的道理很白,却是后世经过无数仁人智士的实践总结才得出来的观点,那真可以叫吹尽狂沙始到金,能引发刘忠的共鸣,说明此人的思维深邃,不迂腐。

朱厚照尊敬这样的人,便出声提醒:“刘学士请起,朕不在意,一家之言,众论之,刘学士大可畅所欲言。”

幕友们马上将刘忠起底了。

刘忠确实是个妙人,这家伙活着的时候给自己写墓志铭,也不是警示,也不是牢骚,却巧妙地通过墓志铭奚落了刘瑾一顿,还一点证据都不落下。

而且也配得上他的名字,后来入了阁,一直规劝朱厚照,但他跟别人不同,刘忠不会无理闹事,哪怕劝谏了朱厚照不听,他也会想方设法把事情办好。

致仕之后嘉靖想起用他他也不出来,与王鏊好有一比,确实忠厚老实。

这还是朕的阁老?朱厚照看着一脸正人相的刘忠,稀奇,人不可貌相,刘忠看起来也平平无奇,竟然还是个实干家,难得啊。

朱厚照干脆上手,将刘忠扶了起来,却故意没扶杨廷和,都是阁老,可人跟人一比,差距咋那么大捏?

“圣人定了天地君亲帅的伦礼顺序,可不仅仅只是顺序,一定有其用义,杨待郎,你饱读圣人诗书,可不要只学会背书,而忘了圣人在其中的真意。”

杨廷和只能谢恩:“微臣明白了,不可以私心作圣心,不可妄己意为圣意,谢陛下点拨。”

希望他真明白,朱厚照打算也扶他起来,毕竟也是自己的蒙师。

可腰弯到一半他又停住了:“跟用修有道理讲吗?”

杨廷和苦笑,他知道这是一个台阶,他必须得下。

“微臣明白了,微臣以前是放不下父亲的架子,以势压人了。”

朱厚照顺势就拉了杨廷和起来:“那就好,朕也跟用修吵过架的,别看用修现在唤朕师尊,可那也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真正从经义上折服他,不怕你们笑话,平时说点什么,用修也是要跟朕理论一番的,如果朕说的不对,用修也没面子给,气宗就是这样,讲究的是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这算是把阶梯都铺好了,朕都九五之尊了,可跟自己的学生也还是得讲理,君还在亲前呢,都只能这样,凭什么不讲理只讲实力地位。

刘忠还真是个直妙人,他当即就给朱厚照恭喜了:“皇上得一大才臂助矣,理为一贯,斯为理,义在仁后,却当先。”

确认了,刘忠的智商奇高,情商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