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九六章 工业布局(二更求票!)(2 / 3)

的手中。

大都护府有一大片直属领地,这里需要人来治理。

齐彬准备在这里全面推行汉化。扶桑的文化本来就是从华夏学来的。

齐彬现在只是让扶桑学的更加彻底一些。干脆就照搬过来。

要在上面加以改造,搞出自己的特色出来干嘛呢,这又有什么意义。

这无非是曾经的当权者希望以此来保证扶桑的独立性,以维持自己的统治。

但是齐彬也希望扶桑完全融入大华夏圈,是那种全身心地融入。

所以他觉得要摈弃扶桑原本的特色文化。

抛开了语言文化以及身高,扶桑与天朝的区别实际上并不大。

至于其他的藩国,齐彬也会通过大都护府的影响力,逐步地推行汉化。

这并不是太难的事情,但是不能太急。汉学在扶桑这里本就非常流行。

扶桑的有识之士平时使用的也是汉字。

至于那些大字不识的普通人,他们只知道听话,不过要是想融入大华夏圈,就要让他们渐渐学会官话的发音。

要不然,光是语言就是双方的隔阂。

华夏的本土也在推广官话,有些地方的方言甚至比扶桑话同官话的差距还大。

这样看来,扶桑话也只能算是华夏的一个方言。

陆战一旅暂时还留在扶桑,协助平定各地流窜的叛军。正是有了这支大军齐彬才能够稳定住政局。

陆战一旅装备了复兴军现在最新的装备。所有士兵用的都是最新的f1854步枪,其射速和准度都不是反叛军的那些英式米涅步枪能够匹敌的。

转管机枪和迫击炮都装备到了连队。火力配置比普通的复兴军陆军还要强悍。

这是董书恒专门打造的还在作战的主力。

刚刚过去的大变局,让很多倭国人都还没有反应过来,局势的转变实在是太快了。

刚开始,大家都觉得倒幕军就要胜利了。

很多藩国都已经准备好了转换门庭。

但是随着复兴军的强势介入,局势一下子来了180度的大转弯。

齐彬提出的大胆而又忤逆的计划,虽然有些无耻,但是对这些原本的藩属国来说太有吸引力了。

能够成为一国的国主,真正的国主,谁不想呢?

权力就像是一瓶诱人的毒药,明知有毒还是禁不住诱惑想要去尝试。

作为一个曾经的藩主,齐彬非常清楚这些人的想法,因为他曾经也是其中的一员。

只是齐彬现在已经从这口井中跳出来了,他的眼界早已经开阔,对藩国的权力看的通透。

所以他制定计划侍候就知道这个藩主最后肯定会拥护他的。

在划分这些藩属国的领地的时候,齐彬也用了些小手段,让大藩的边上尽量有一个势均力敌的大藩国牵制,在地势险要的地方尽量安置微型的藩国。

这样能够避免有些藩国占山为王,不服管理,到时候剿灭起来也麻烦。

而小微型的藩国即使占据了险要的地势,也没有胆量和能力来对都护府进行挑战。

在漠北做了两年,齐彬也有了一些心得。

都护府治下,大都是自治的藩国,而都护府要做的事情不仅仅是要让这些藩国保持稳定,还要不断地弱枝强干。

在潜移默化中削弱各个藩国,增强都护府的实力。

在漠北的时候,齐彬就安排了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对三大汗国的渗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现在的漠北已经基本上是都护府说了算。

因为三大汗国的经济已经跟都护府捆绑在一起。

牧民们习惯于售卖羊毛和牲畜换取华元。

然后用华元购买面粉、茶叶、布匹等生活用品。

这种交还商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