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6【一点浩然气】(完)(1 / 3)

庶子无敌 上汤豆苗 258 字 11个月前

长弓大营,守城第四日。

西吴北路军围三阙一,集结优势兵力围困西、北、南三面,仅仅留下东面不予理会。

这一次西吴朝廷做了充足的准备,北路军之所以行军速度不快,一方面是要肃清贝苕江西面的广袤平原,防止重蹈两年前裴越藏兵于野的覆辙。另一方面便是北路军携带着大量的攻城器械以及充足的辎重,拿下北线战事胜果的决心显露无疑。

长弓大营新任主帅为合阳伯霍思齐,原为金水大营毕城卫指挥使,后调任长弓大营副帅。在原主帅南安侯苏武升任京军西营主帅之后,霍思齐顺理成章地接任。

此人乃是地地道道的西军嫡系,从二十余年前的定西大营一名小卒做起,先后辗转西军各营,对于西境边关的情况了如指掌,兼之勇毅敢当屡立战功,因而崛起速度很快。像他这样从一介寒门子弟做到主帅级别的武将,在大梁百万军中并不多,前一位更加知名的应该是长兴侯曲江,只不过后者因为追随王平章谋反已被抄家灭族。

这四天内吴军攻势起伏不定,第一天和今日的攻势极为猛烈,险些便攻破长弓军城的北面防线。霍思齐只能动用作为后备力量的长弓老卒,击退了气势高昂的西吴步卒。

日薄西山,晚霞似火。

余晖洒满大地,初春的朔风依旧带着几分寒意。

霍思齐在一众亲随的护卫中走上西面城墙,首先映入他眼帘的便是下方尸横遍野的惨状,远处则是延绵如林的吴军营地。

守城的将士们见到主帅出现,纷纷起身行礼。

霍思齐神色凝重地道:“传令下去,将士们抓紧时间歇息,不必因为本帅大动干戈。”

数名亲兵领命而去,很快城墙上便恢复先前的宁静。

霍思齐又道:“让民夫去将我军阵亡将士的遗体收回来,然后辨别身份之后火葬,将骨殖妥当收好。”

一名文书连忙垂首道:“是,大帅。”

霍思齐心情依旧有些沉重,虽然裴越在去年年末便力排众议让灵州左卫和拥有大量新兵的阳曲卫对换,用曾经从西军边营精简下来的老卒充实长弓大营的实力,但是西吴北路军凭借攻城器械和骑兵弓手的强力压制,依旧让守军付出相当大的代价。

如果是两年前的长弓军,霍思齐完全有信心主动出击,在西吴北路军横渡贝苕江时半路击之,但是现在他不得不坚守待援,因为营中并无骑兵。

城墙上的将士们大多很年轻,甚至有一些人的面庞还透着稚嫩。

虽然谢林没有预料到灵州左卫的存在,但长弓军的实际情况与他的推断相差无几。如今军中约有一万长弓老卒,这是霍思齐压箱底的保障,在关键时刻可以保住防线不会被吴军突破。另有灵州左卫一万二千余人,其中有八成左右是西军老卒,余者是这两年在灵州当地招募的新兵。

灵州左卫的战力肯定要比阳曲卫强,这也是裴越提前发出调令的原因,但是归根结底,这支军队是由两年前精简西军时退下来的步卒组成。换而言之,两年前鼎盛时期的西军四营与虎城,最强的精锐依旧留在各部,次一等的被调往南军,更次一等的进入灵州厢军。

灵州左卫能够击溃西吴北路军的先锋,这已经让霍思齐有了意外之喜。

除去这两万余人之外,长弓军剩下一万七千人皆是没有经历过战争洗礼的新兵。

想到自己需要承担的职责,霍思齐很难轻松起来。

纵然心中思绪翻涌,他面上依然维持着平静,望着身前几名肃立的年轻将士,对其中一人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年轻人朗声答道:“回大帅,小人名叫徐世吉!”

“多大了?”

“小人今年十九岁。”

“灵州人氏?”

“是,小人乃是灵州天水府墨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