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六章心有余悸(1 / 2)

织明 蜗牛非牛 2470 字 5小时前

但他们却深刻地晓得“贼来如梳,兵来如篦,官来如剃”的道理!

可今日这些贼和兵,怎么就突然转了性呢?

早前闯王大军过境之时,他们也是惶恐不安了许久,但要么是死不舍家的、要么是实在跑不动的,所以也就都硬挺着留了下来。

靳寨,一个不大的小村寨,常住的百姓只有五百多口人,算下来还不到一百户人家,像这样的村寨普遍存在于中原大地上。

可他们没有想到,闯王的大军对他们竟然秋毫无犯,非但如此,还挨家挨户的给留下来的人们发放银钱,虽然不多,但也足以让他们感到震惊了。

而今天他们看到的情景,更是彻底改变了他们的三观,直接将他们心里的全部认知都彻底震碎了!

相公庙南五里外是靳寨村,再往东南行二里地就是金盔李村,从这里再南行六七里地便是闯军辎重要地——朱仙镇了。

唯有如此,才能得到百姓们的真心拥护,才能在击退闯贼大军后,迅速稳定住开封府的局势,组织百姓恢复生产,巩固住得之不易的战斗成果。

如今的河南地方,闯王“不纳粮”的口号,已然深入人心,得到了许多地方百姓的真心拥护,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虽然朝廷上对此并不十分认可,但身在开封的永宁伯确是心知肚明,如果不作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改变,就算今天击退了闯贼大军,也难保他们不会死灰复燃,再次反攻回来。

所以,放粮与施粥是实际行动,而“重新丈地”、“荒地军屯”、“三年免征”、“减租减息”等一系列新的政策口号,也随着勇毅军的转战,在开封府地方渐渐流传了开来。

之所以喊出这些新的政策口号,其实就是为了跟闯贼争取民心,为了使勇毅军能够得到河南百姓的真心支持,为了勇毅军能够在河南地方长久驻扎打基础。

而为了使百姓们能够相信这些口号,放粮和施粥则在其中发挥了最为直观的作用!

“国栋,你知道这几个月给俺憋啥样了么?”陈铮紧拉着张国栋的手,十分热情地同他说着话。

“别扯这些个没用的,俺就问你一句话,这几个月里你砍了多少颗贼头下来?”张国栋一脸正色,看上去不像是在开玩笑。

“别提啦。”

陈铮一听这话,心情登时不好了起来:“你还真是哪壶不来提哪壶啊。”

“就他娘的刚开始打了几下子,后面这贼兵似乎也学尖了,根本不来硬攻,只每日远远的打打炮。”

陈铮最后更是抱怨了起来:“哎,真他娘的不过瘾啊!”

“就是……早知道是这样憋屈,俺就不跟着来了哩。”

张国栋看着跟陈铮一起出言抱怨的杨世杰,笑道:“二舅哥,你不是争着抢着要来相公庙嘞?”

“啊!”

杨世杰大眼一瞪:“俺是抢着来的,可怎曾想闯贼却这般孬嘞。”

“哈哈哈……”

他几人说着不由得会心大笑了起来。

邙山寨首兼民团总指挥徐友思这时也笑着说道:“相公庙一仗,虽说打得不算十分激烈,可也十分凶险。”

他看了一眼陈铮,才继续说道:“一想起被十余万贼军重重围困,我的心里直到现在都还有余悸啊!”

杨世杰看了他一眼,接言道:“没那般严重,闯贼也不过如此,头里打了两下子,就如霜打的茄子般蔫吧啦。”

“二公子,你敢说当初被围困时,就一点没怕过么?”徐友思笑着问道。

杨世杰略显尴尬地一笑,忙遮掩道:“怕,俺怕个球子嘞,俺巴不得贼人整日猛攻,好多杀些贼头报功哩!”

“哈哈哈……”

张国栋见状忙转移话题,道:“好嘛,今日可有得战功给你们几个杀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