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他们觉得自己又行了(1 / 2)

“为应天时,水师必须要得到更长远的发展。靖海侯作为为数不多的水军将领,此番收复东瀛又立下不世之功,所以我想请陛下为其加官进爵。”

朱极最先提及的,是从始至终表现都极其稳定的吴祯。

虽然廖永忠在奏疏中说东瀛余孽尽数覆灭,但在朱极看来,漏网之鱼肯定不在少数。

那些怀着国破家亡之仇的浪人们势必会与以往的倭寇合为一处,不断袭扰大明边境。

在这种形势下,如果不提前发展一定规模的水师驻守在沿海各地,一旦这些人再与某些居心不良的豪绅富商勾结在一起,那今后还怎么发展海上丝绸之路。

“加什么官,进什么爵?”

在官爵的问题上,朱元璋一向比较谨慎。虽然这事儿是朱极提出来的,他也必须要问个清楚。

早在大都督府中就已经与诸多武勋商量过的朱极立刻接着回答:

“大都督府各司一致认为,与歩军相比,水师根基浅薄,正合改制。今请陛下设水师提督军务总兵官,冠以海国公之爵,柱国之勋,授正一品青金荣禄大夫。”

朱极的回答让这朝堂中的文官们全都有些摸不着头脑。

这里头每一个名词单独拎出来他们都明白,但合在一处,却压根与他们熟悉的官制不同。

前几天刚答应去做雍王府长史的宋濂当即站出班列,朝朱元璋躬身一拜后侧身看着朱极,充满求知欲的问道:

“殿下的意思,要将这海国公与水师提督军务总兵官绑在一处,而非将海国公之爵授予当今靖海侯?此外,老臣只知我大明官员散阶正一品特进荣禄大夫,这青金荣禄大夫又是何物?”

宋濂完全对事不对人的态度,赢得了朱极的尊重。

全然不作伪地朝宋濂拱手,而后看向朱元璋详细解释道:

“既然军务与政务分开,军中有些东西自然要与朝堂有所区别,因此大都督府准备另设散阶与勋官。

此外,为了让水师与歩军不因主帅官阶爵位高低让人有所偏颇,今后凡任水师提督者,皆领海国公爵,任在爵在任去爵除。”

朱极的解释让朝堂内外一片哗然。

但朱极的解释还在继续:

“东瀛本弹丸小国,吴祯与廖永忠虽灭其国,于大明而言不过收复一省之地。如今大都督府累功之制不便与诸位解释更多,朱极言尽于此。”

“此外,廖永忠自请永镇东瀛,念其年事已高,大都督府决定请陛下先荫其子廖权为县子,以旌其忠。待大都督府商定开国、护国、卫国等诸般旌奖后,再表功勋。”

很显然,这又是朱极的主意。

自从大都督府设立之后,朝堂上站着的这些人根本无法插手军务。

不过如今朱极提出的请求,显然某一部分并不能单纯以军务定论。

早就准备给朱极上眼药的胡惟庸瞬间站出班列,以极其夸张的咳嗽声打断了朱极的解释,而后一副柔弱的模样向朱元璋提出了反对的意见:

“陛下,除暴元余孽外,这四方之地无国土堪比我大明者。无论如何,德庆侯与靖海侯此番都是灭国之功,若不大加赏赐,实在寒忠良之心。

再者,国朝有荫官者,尚不听闻有荫爵者。德庆侯如今尚在人世,年岁比广德侯远有不及,怎可封子不封其父。”

明知道廖永忠身上有何种忌讳,却不知朱极与这位德庆侯之间的交易,胡惟庸此时心里只有忍不住的得意。

堂而皇之为廖永忠争取更大的爵位,今后廖家成为世袭的国公,那么他胡惟庸岂不是廖家最大的恩人。本来有些分散的勋贵小圈子,也可以因为自己这秉公直言重新凝聚起来。

到时候,不怕自己的触手伸不进大明军中。

如果让朱极知道胡惟庸到底是如何想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