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机械化的春耕(4 / 5)

不止这些土地,还有着两个将军辖区(伊犁、乌苏里台)、两个办事大臣辖区(青、藏),以及蒙古各盟。

单算二十三个省之一的黑省,有着朱传文汉耀的介入,粗略算起来也就一百五十多万人,和四万万人口的清廷比起来还真是渺小。

这样一个省,想在清廷的眼皮子底下弄文字改革,这不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找拍吗?

所以总的来说,虽然如今的繁体汉语对记忆还是有些要求,但是朱传文依旧没有动过出简体汉语的这个念头。不是说他不知道这个便利性,而是知道这不是如今的重点,没必要为了这个事儿把自己架在火上烤,如今正是清廷即将奔溃的边缘,这时候跳出来,不就和南方正在闹腾的一样,让清廷转移内部矛盾吗?

万一被针对了,清廷晚崩溃几年可算是没地儿哭去。

儒家文化的内核所致,历代统治者对于文字这块可是很严。

再者说,繁体秀才好找,但是会简体汉语的就朱传文一个,这是既费时又费力的工作,说不准一动,汉耀对于教育的投入一下子会再次陷入一个停滞的状态。

而朱传文问毛光廷的,就是第二个能让国文教员参与进去的事情,拼音。

“东家,这事儿我也考虑了,但是如何解决这个口音的问题呢?”

“口音?”

“对啊,就像我、老楚、老曲和谷掌柜,我们都是南方人,东家您提的那个方案完全是以如今的官话为基础弄的……”毛光廷有些难为情的说道,朱传文的拼音方案已经让几人讨论了,但是几个掌柜觉得还是有点儿欠缺,单以关外来说,都差点意思。

“所以,你的意思还是等等?”朱传文停下来考虑到,后世拼音的普及的确是为了普通话的普及,没了一个统一的发音方式,还真是麻烦。

虽然现在各个地方口音都有,但是关东的地界上,都是以北方方言为基础,都能顺畅交流的,如果在提出一个普通话的概念的话,朱传文又开始思索了起来……

“等等吧,东家,我觉得《说文解字》还是能替代一部分这个拼音作用的。”毛光廷说道,他们从小识字儿也是这样的,《说文解字》是个教授文字的标准,现在被汉耀的小学应用着。拼音这东西没必要在这个时候弄出来,将自己推上舆论的风波,国家疲弱,但是京城、津门、沪上的文人可是一点儿没消停,被这些人盯上,除了口诛笔伐,就是口诛笔伐,何必惹那一声骚呢。

苟着发育比什么都强,至少工业实力的提升,不在这些夸夸其谈的文人眼睛里。

“是啊,我也觉得时机不太成熟,暂时封存吧,总有用的上的一天。”朱传文叹了口气,这些等往后再说吧。“那你觉得这些国文教员该怎么办?”

“我觉得不如让他们和《工人周刊》挂钩,写一写自己的想法,只要能发表,总有着一部分稿费,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还有,无非是他们觉得东家不重视国学而已,让他们把自己的一些思想刊登在周刊上,倒也是能解决这个问题。”毛光廷说着自己的意见。

“回去我让乔洪国和他们联系吧,反正审核得看好,对于国学,重视我肯定是重视的,有着这些典籍才有这我们自己的文化、思想,我总不会做那种全面消除的事情,也可能是你说的,这些教员也想出点成绩吧。”朱传文也是给这些人算是找了件儿事儿做,《工人周刊》再开辟一个版面,交由探讨教学心得也是值得工人家庭学习的事情。

朱传文再次起步向着外面走去,面上还是挂着愁容……

“对了,东家,老楚说今天就回来了,我看时间也快到了,咱们去汉耀的大楼等他?晚上我做东,去马迭尔开两瓶好酒算是给老楚接风了!”毛光廷见自己东家还是有些烦恼,分忧解难着。

“走!办厂子都没安抚这些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