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人物再升级:翰林(2 / 4)

,偷偷运走了不少粮草与武器。

如此一来,镇南王计划的二十万大军,最终能调遣的只能区区三四万,而且这三四万兵马中至少有一半是新招不久的,根本没有作战经验。

同时,朝廷又火速调集了几万兵马压境……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镇南王怎么可能有一丝胜算?就算朝廷没有派兵来,仅凭陈大将军的兵马就足以碾压他了。

无奈之下,镇南王只能作困兽之斗,死守滇明府以拖延时间,暗中却在收拾细软,准备带着一批心腹逃走。

但是,他又一次失算了。

以前那些忠于他的手下,看中的无非是荣华富贵。现在,你镇南王都成落水狗了,我们凭什么舍命相陪?

于是,一场惨烈的内讧开始了……

在这场内讧中,镇南王终于死于非命。

而这时候,周羽已经离开了滇黔,返回郭北县,毕竟他该做的都做了,接下来乃是朝廷的事,他不想掺和了。

在得知后续事件之后,周羽终于明白了一件事:他低估了永和帝。

从现在的结果可以判断,永和帝早就在镇南王身边安插了眼线,包括那个姓陈的大将军,想来也不是临阵倒戈,而是故意被收买的。

当然,这些内幕周羽也只是随意去推测一下,也不关他什么事。自古皇帝内部明争暗斗的事多了去。

比如前世的大明永乐皇帝,本是燕王,受封镇守北部。结果还不是杀回京师,最终当上了皇帝。

不久后,“文道书院”正式投入使用,以前的书馆依然保留,并更名为“启蒙学馆”。

顾名思义,专门针对于没有基础的学生,相当于学前班。

书院的规模可就大的多了,消息一传开,各地又纷纷涌来不少学生想要在此求学。

甚至,包括号称才子之乡的姑苏府,也有不少书生赶了过来。

毕竟周羽如今的名气实在太大。

上次平息镇南王叛乱,朝中几乎没有人知道周羽暗中帮了大忙,但是皇帝知道。

只是,此事关乎着皇家的脸面与尊严,所以也不宜大肆宣扬。

恰逢周羽的书院即将开张,永和帝便巧妙地利用这件事,大笔一挥,亲笔题写了一幅字送至书院: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除此之外,还赐了一柄玉如意,一把玉戒尺,一方名砚以及金银绸缎等物。

如此一来,更是令得文道书院声名大振,风头力压当朝一众书院。

书院新开,周羽自然要忙碌一阵子。

一是要筛选学生,二是考核前来应聘的先生。毕竟学院规模大了,教书先生也得相应增加。

而且,这一次书院还要招收一批女弟子。

这是周羽当初就规划好的,书院单独划了一块地兴办女学。

当初他收留严睿,也正是为了让她以后帮着管理与教学女学馆。

这天,周羽刚到书院,严睿便找了过来,喜滋滋道:“先生,有个才女前来应聘,说想在女学馆当先生。”

“哦?哪里来的才女?”

“说出来先生一定听说过她的名字,她叫李清婉。”

周羽一脸讶然:“李清婉?就是那个人称姑苏第一才女的李清婉?”

严睿笑了笑:“对,正是她。”

“呵呵,想不到她竟然来了,走,带本侯去见识见识这个传奇女子。”

说起李清婉,那的确能够称得上一个传奇女子。

她出身于书香门第世家,自幼受到熏陶,再加上天资出众,五六岁便能提笔写诗作赋。

少女时期,已经成为姑苏有名的才女,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无一不精。

她所作的诗词风靡一时,连京城不少才子都为之叹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