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地球都内卷成什么样(1 / 2)

搜遍279核战坦克末日堡垒战车,无人机群终于发现了生物组织的痕迹。

最靠近地面的堡垒战车的底部出口,被未知的爆炸物破开。仿佛开膛破肚一般丑陋的巨大豁口的锋利边缘遗留着未知的生物基因组织。而仅仅只是接触到无人机的照明灯光,这些类菌丝体的生物组织就纷纷“炸毛”。用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的触须向着光源的方向极力伸展,并释放出微弱的电流。

“怎么可能?”经由身前显示屏全程目睹“导电触手”的女武神暗自皱眉。

“这就是‘微生物导电纳米线’。”吴尘轻声说道。

早在1910年,英国植物学家就发现某些微生物的培养液能够产生电流,并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微生物电池。时至今日,现实世界已经发现了上百种与电有关联的微生物,并将这些微生物命名为电化学活性微生物(electrocheicallyactivebacteria,缩写为‘eab’)。不仅如此,科学家们还在一些电化学活性微生物中发现了微生物纳米导线,可以帮助微生物进行远距离的电子传递。通过研究发现,导电纳米线主要有两类作用:参与微生物的生理代谢和介导微生物间的共生关系。

参与微生物的生理代谢:比如硫还原地杆菌的导电纳米线可以将细胞内的电子,传输给距离其较远的不可溶含铁矿物,将三价铁还原,从而完成呼吸过程,并从中储存生命活动所需能量,这一过程也被称为“铁呼吸(fe3respiration)”。

介导微生物间的共生关系:导电纳米线可以帮助微生物将电子传递给相邻的其他微生物,比如,金属还原地杆菌可以通过导电纳米线,将自己氧化乙醇产生的电子传递给硫还原地杆菌,而硫还原地杆菌则利用得到的电子还原富马酸,从而实现两个微生物在富含乙醇和富马酸环境中的共生。再比如,金属还原地杆菌还可以通过导电纳米线将氧化乙醇产生的电子传递给甲烷古菌,而甲烷古菌则利用得到的电子将二氧化碳还原为甲烷,从而实现两个微生物的共生。

微生物纳米导线依附于细菌等微生物表面,看上去就像微生物的一头飘逸的“秀发”。微生物纳米导线的发现,被认为是百余年来细菌发电领域的里程碑事件,推动了电微生物学的形成与发展。借助微生物纳米导线,微生物胞内代谢产生的电子可以长距离输送到胞外受体或其他微生物,改变了电子传递链仅仅局限于细胞胞内的认识。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们发现微生物纳米导线具有很高的导电性及稳定性,在生物新能源、生物材料及环境修复等领域的应用潜力巨大。

用最短的时间向废土女战士们补充必要的科学知识后,吴尘终于说到重点:“也就是说,作为菌丝体的导电纳米线,这些触须能帮助彼此之间‘进行远距离的电子传递’并以此来‘实现共生’。这显然是一种能量或信息的转移。”

“这些渺小到看不见的细菌,还有什么我们不知道的神奇?”专心驾车的费罗莎一声叹息。

“它们用‘远距离的电子传递’的方式,穿越厚厚的冰层,逃到了地下的科拉深孔。”吴尘给出更加惊悚的答案:“你可以理解成……时空穿越。”

“大人是说,它们将自己的身体和意志超时空传送进了地狱之门。”女武神满脸惊讶的说出自己的理解。

“物质化的身体能不能传送,现在存疑。可是脑电波,应该完全没问题。”吴尘给出自己的判断。背后的技术依据是:光电传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