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七八章 一件旧事(2 / 4)

香江大亨传奇 周老怪 4362 字 2022-06-25

太古洋行躲过了七十年代大批量的英资洋行被华资公司收购。

毕竟在整个英资洋行向海外投资扩张中,很多投资的都是不良资产,而这些不良资产也是导致拖垮很多英资洋行的主要原因。

杰出代表就是和记黄埔了,当然怡和洋行也算,不过怡和洋行断尾求生,算是躲过一劫。

而不那么热衷投资海外的太古洋行,同样躲过了那场华资收购潮,不过这个时空会不会躲过就不得而知了。

大古洋行的传统业务是贸易,航运、船坞、制造。

在华资船王未崛起前,太古船队是英资航运界最庞大的一支。太古船坞与海军船坞、黄埔船坞井列力香江三大造船、修船基地。

国泰航空成立于1946年,是第一间在港庄册的本地航空公司,创始人为美籍及奥籍商人。

1948年,香江空难频繁,国泰航空陷入危机,太古洋行的施怀雅家族在港府的支持下,趁机进行收购。

太古洋行接手国泰,仅一架客机。当时的乘客迷信英航、美航、法航,国泰的日子非常不好过,更不要去谈什么盈利。

但国泰占尽地利。港府按照国际惯例,实行一家公司一条航线。比如巴黎至香江一条航线,只许可法航这一家公司营运。

根据对等关系,香江本地航空公司也在这条航线设立航班,航班对等。如法航一周两个航班,香江本地唯一的航空公司国泰,也可设同等航班,只是航班日期时间错开。

航线、航班等事宜,均在两地政府的参与下由双方谈判裁定。

这种互对互等的方针,直到如今,仍未完全实施,但仍为国泰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国泰航空不遗余力购买最先进的飞机。五十年代中期起,英产的子爵708客机,是国泰的主要机型。

进入六十年代,国泰成了美国波音公司的大客户。由于飞机先进,服务优良,国泰声音日隆,盈利逐年上升。

另外,大古还拥有香江飞机工程、航空服务、航空食品等业务;持有香江货运站 30股权。太古基本垄断了香江的航空业。

在那个时空的1984年 10月,中英之间有关航空业的条款是这样的:“在香江注册并以香江为主要经营地的航空公司与民用航空有关的行业可继续经营。”

当时的曹光标反复揣摩这句话,由衷欣慰,他放弃了投资地产的初衷,转到空中,欲与国泰分一杯羹。

曹氏同时相信,华夏在收回香江后,不仅会排斥英国的政治势力,连享尽百多年无形利益的英资,也将会排挤出局。

于是1985年 7月,在曹光标的积极鼓动与筹划下,港龙航空公司宣布成立,曹光标出任董事长。

曹光标大力鼓吹振兴民族航空事业,不能再容忍英资航空公司独霸香江的领空。

在香江的历次商战中,没有一次像现在这样,带有浓郁的zz色彩。

舆论均认为,曹光标的目的,是要在香江取代国泰。而国泰航空更是这样认为的,这对施怀雅家族,不啻听到了丧钟。空中争霸战一触即发。

施约克·施怀雅爵士于 1983年逝世,他是太古洋行最杰出的大班。

老施怀雅死后,家族事业由施约翰·施怀雅、施雅迪·施怀雅兄弟共同打理。根深蒂固、实力雄厚的施怀雅家族,害怕港龙主席曹光标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但他们害怕曹光标声称的华资背景。

港龙是港澳国际投资公司与曹光标合作组建的。港澳国际股东有 31位,包括曹光标、包玉钢、李佳成、冯秉分、马万其等港澳著名人物,传说港澳国际有华资背景,华夏银行占 22股权,其他华资公司共占 30股权。

在当时的香江,无论英资华资,听到夏资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