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9章 邮政(2 / 5)

海上升明帝 木子蓝色 232 字 2022-07-30

、驴夫、马头、驴头、车夫、厨夫、库子、斗级、防夫、轿夫等等。

明末时,全国各地的驿站,有好几万的驿卒。

在明末时,驿站制度彻底崩坏。

不仅是官吏,甚至凡是和体制有关的人,都可以开个介绍信到驿站住宿吃饭和使用车马,完全免费,走时还能再索要点路费。

驿站招待、养马、递送、维修等花费巨大。

地方官府也没压力,反正需要多少就向百姓征收多少,甚至还能借机多征一些,再额外加点火耗之类的,都是算在百姓头上,多征的官员们分了。

这些费用使用时,也没有监管,上下一起贪污,成为腐败温床。

驿站本身的公文、情报的传递功能却弱化了,嘉靖时计划裁撤全国成的驿站,节省的费用一半用做军费,但裁减了部份驿站后,情况并没好转,官吏仍旧在驿站大吃大喝,公车私用,许多驿站就要驿卒承担这超出的部份,于是许多驿卒只能逃走,结果就是导致驿站系统瘫痪,倭寇袭破福建兴化城,十万火急的消息,却在驿路上跑了一个多月,才到北京。

最后驿站改革失败,仅仅五年,一切重回原轨。

到万历年间,张居正又开始改革驿站,他不从限制费用着手,而是限制官员权限着手,颁布新管理条令,处罚了几十个官员,把驿站改革,纳入到各省督抚的考核之中,最后,确实成功的节约了三成开销,每年节省百万两银子,只是在他死后,一切又恢复原样了。

崇祯时,又削减了六十多万两驿站开销,一次裁减六成驿站,而且是在几个月内完成的,没有提前安置好裁撤驿丞、驿卒们,直接一刀切,而且一次裁了两万多驿卒后,地方官府有许多仍然还在向百姓征收驿站的费用。

驿卒其实有几分特殊性,不仅仅是邮差,他们本身也属于一种准军事武装人员,特别是许多驿卒,那都是准骑兵。

在一些边地,驿站也还充当着兵站作用,甚至就是城堡,里面的驿卒也相当于边军,简单的裁撤,没做好安排,加上天灾兵乱饥荒,最后就是干脆造反了。

对于朝廷来说,看似省了几十万两银子,但重要的驿站系统瘫痪了,得不偿失。

古代信息传递本就慢,没有了驿站保证,许多重要的公文、军情,都会被耽误,影响巨大。

“驿站非常重要,必不可少,一直以来,驿站最大的问题,还是权责不明,缺少监管,导致腐败。”

“所以朕以为,驿站要改革,就得根据这些实际问题着手。

比如驿站可以按职能分开,实行邮、驿分离,驿站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传递信息,并为公务人员给养。

设驿馆,专门负责接待,设邮递铺,专门负责邮递。甚至可以再分出递所,专责官物货运。

邮驿分离后,邮递铺负责情报、公文传递,直接隶属于兵部,兵部特设一个邮递局来负责管理,地方上总督、巡抚、分巡负责监督管理,邮递铺设邮递员,由兵部负责在各地招募,采用雇佣制,按月发饷,监督考核,优胜劣汰,定期考核。

各省还要增设一个邮驿厅,设一名督邮厅长,负责邮驿事务。

知府、县令对境内邮递铺负责日常工作的指导师和监督,各邮递铺设铺长一名。邮递铺按运送速度,可分为陆邮和水邮,并分步递、马递、船递以及加急快递。

步递日行二百里,运送日常行政公文和官信,马递日行三百里,主要用马来官员升降任命、刑狱以及军机边防等紧急文书,有重大军事或重大事情,可用加急快递,分为四百里、五百里和六百里和八百里加急。

另外物资运送,另设递运所,负责运送一些官用、军用物资等。

全部采用官府雇佣驿夫模式,并层层监管。

各地费用,也都由国库划拔方式,并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