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课 诸子百家中文学品质最高的人(2 / 4)

之外有没有另一个空间,可以让民众有一个更好的憩息场所?

余秋雨

庄子不在乎社会管理,只在乎精神管理。其实他对精神也不想管理,只不过客观上能起到这种作用。

硬要说社会管理,老子、庄子的哲学也能一种近似于“无为而治”的简约方式,这在历史需要休养生息的时期颇为重要。例如汉代初年的文景之治就是这样,马王堆汉墓帛书中记述的政治理念,如“重柔者吉,重刚者灭”“至正者静,至静者圣”等,很接近老庄哲学。唐朝的王室,也有类似的理念。由此可见,即使是伟大的汉唐文明,也不完全出于儒家和法家思想。

老庄哲学只是想把人世拉回到本来状态,结果反倒超过了别的管理方式。

丛治辰

我也觉得庄子哲学不在于管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不怨天尤人,不在外部找原因,而是探讨如何从自我突破。假设庄子现在正在谈恋爱,庄子不会刻意找一个浪漫的环境,他会调整自己的心态,在心中生发出一种浪漫的情调。

余秋雨

这个例子比喻不太精彩,但是我欣赏你在说庄子时用到“情调”这个概念。也就是说,他真正在意的,不是社会的结构秩序,而是生命的诗化情调。

庄子与老子有渊源关系,但又比老子讲究诗化情调。正是这种特性,使他成为诸子百家中最具有文学性的一位。

庄子的诗化情调和文学素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想象力,二是寓言化。而且,他在这两方面都达到了极致。

这两方面的共同特点,就是对一般真实的脱离。这是其他学派所不敢用的,因为他们都想在“可信性”“真实性”上说服人。庄子没有这种企图,想象力使他遨游于南溟北海,把自己设想为似人非人的无限力量,这就使他的智慧获得了真正的文学形态。

想象力的凝聚体就是寓言化。我多次论证,文学的和终点都是寓言。庄子的寓言与一般童话中的寓言不同,一上来就表现出一种仰天俯地的哲学规模。但这种规模毕竟由自由感性和想象力支撑着,因此在本质上还是文学。

寓言化的基本结构是象征隐喻。a不仅是a,而是……直至无限。正是这种由有限通达无限的机能,使文学和哲学获得了思维尊严和审美尊严。

这些话大家听起来可能有点陌生,因为我已进入到另外一个领域即美学领域。这需要以后抽时间专门讲述,今天点到为止。下面希望大家回想一下自己印象最深的庄子寓言,也算是一种温习吧。

王牧笛

庄子在寓言中好像很喜欢借用“鸟”。比如他曾经讲过,有一只海鸟停在鲁国的大海边上,鲁侯就把这只鸟请回了太庙,给它喝最好的酒,听最好的音乐,吃最好的肉。可是这只鸟非常害怕,不吃不喝,三天就死掉了。这是一个有关“自然”的讲述,一切刻意的人为和强加都是违反“自然”的,也违反庄子所展示的那个诗意的、自由的生命状态。

王安安

我想到了“骈拇”的寓言。讲的是正常人的手掌只有五个手指,一个人如果贪心,希望再长出一个手指,这不符合自然的状态,也毫无用处。联想到后来在中国历史上,慈禧一顿饭要吃一百多道菜,可是没有一道菜真正给她带来快乐。人为的多余,违反自然之道,这是为庄子所痛斥的。他用“骈拇”这个比喻,来批评儒家刻意追求“仁义”行为,也是一种违反自然并且毫无用途的东西。

金子

《庄子·齐物论》中有一个养猴人的故事。有一年粮食歉收,养猴人就跟猴子说,现在早晨给你们每只猴子三个橡子吃,晚上吃四个。猴子听了——不行不行,早上怎么比晚上还少呢!养猴的人于是说,那这样吧,早上吃四个,晚上吃三个。猴子听了之后就特别开心了。庄子通过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