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单章2(1 / 2)

其实真就是个小风寒,今天已经好多了。看到很多关心的评论,真挺特么差点感动坏了(笑坏了)

说一下这书的情况吧,其实写到这个阶段,自己心里也有准备,前面也聊到过。训练内容,总体来说还是偏向枯燥的。加上主角的成长,也没办法像新兵时期那样写得跳脱,欢脱

订阅成绩掉得吓人啥的,也算有心理准备了。但最近有一条我删除的评论,说我最近写的三中队仿佛在给人口里喂屎啥的

这边我大概解释一下哈,首先很早我就说过,这本书不会写龙傲天或者战狼式的主角,也不会去纯夸军队。

关于之前军改前的军人以及军属医疗保障那一块,我就写过军改前的不全面的问题,只可惜被审核逮了,要求整改

当然,我也绝非是想要写一个诋毁军队的文章。主角爷爷的那段剧情,其实我是搬的我自己的爷爷,左耳濒临失聪,部队改建后失联,包括曾经的战功等等都是真实存在的。

不过不太一样的是,我小时候还挺喜欢听我爷爷给我讲部队的故事的。而小学的时候,学校旁边就是十五军的军部大院,那时候经常去大院里玩,看人家警通连训练或者调戏一下纠察什么的

这时候的经历让我对部队是向往的。后来自己真去了部队,一开始说实话是真的失望!

啥牛皮装备没看到,每天就是拉体能、外加出公差(打扫卫生)了不起批批砖头,当真是闲到长毛在部队第一个月,我是真特么当逃兵的心都有了。

这日子跟我想象中的差距太大了!

可能也是因为自己这曾经的感受,我是不太像写一个完美无缺的军队,前面也提过,本书的主线就是军改。

为了剧情需要,时间线上会做调整。其实有心的读者应该能发现,我现在写的内容其实是偏向于军改前的状态

在军改前,非全训单位其实非常多。18个集团军,甲种集团军都没几个,现在军改精兵减政,也是出于保持战斗力的需要。这里面最直观的一点,就是去掉了大部分的非全训单位。

而这一点也绝非作者在这胡咧咧,在《军事训练条例》中其实写得很明白。第四十六条,陆军部队、海军陆勤部队、空军地面部队年度军事训练时间中都有标注。

及其悬殊的差距,这是官方都知道的事情,甚至是默认的事情。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我觉得应该是两方面的原因(以下纯属个人猜测)

一,训练资源有限!两百多万,加上武警部队三百多万人的常备军队。想想这开支吧

光是想想都恐怖好不好!而空军、海军训练,航空燃油、重油、实弹弹药的费用?!单独看好像都不贵,尤其是一点枪弹,对一个国家来说,这算啥呀?!

但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大量资源向海空军倾斜,陆军尚且得不到多少,更何况是武警部队一层套一层下来,最后落到基层,还能剩下多少?

在“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指导思想下,出现这种旱得旱死,涝得涝死的情况,其实很正常,只是往往没有人敢这么提,敢这么写!

二,勤务压力。非全训单位,通常来说,勤务压力都比较重。武警勤务部队其实在这方面都算比较轻的了,在解放军的很多非全训单位,多是后勤保障单位。比如海军的岸勤兵啊等等,要做好保障工作,自然就会大量挤占训练时间

正所谓欲扬先抑,这一段描写其实就是从小写大。

比如主角为什么不向领导直接申请训练经费,而要搞得花里胡哨去联系地方射击馆变相进行实弹训练。

这里面一方面写的是,对非全训单位来说,训练资源压根不会给你!而和很多人想得不一样,一般来说,中队这种基层单位是没有申请训练经费的权利的。

中队的训练安排,只能听从支队参谋部作训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