梢间、尽间的顺序,一路排过去,所谓“次间”,其实是“次间”和“梢间”连成了一体,怪不得如此……轩敞!
哎,高敞,轩敞,我的形容词,有点儿贫乏呀。
乾清宫深五间,深邃至此,宽两间的屋子,如果由头至尾、无遮无拦,必定大而无当,于是,次间被隔成了前后、或者说南北两室,后室、或者说北室,又被隔成了上、下两层,上层,前文是提到过的,即孟敬忠、黄玉敬两人讨论的所谓“仙楼”了。
好,先不管什么后室、北室,先看看这个前室、南室。
东、西两墙,都竖起了极高、极宽的书架。
高到了程度?大约一层半楼那么高吧,就连门的上方,也是书架。
宽又到了什么程度?整面墙,全是书架,不留任何余地。
书架之上,善本琳琅,一眼看去,气势恢宏,极为夺人眼球。
关卓凡心中感叹都说康熙好学,名下无虚啊!
印象中,似乎还没有哪个皇帝,像康熙这样,把自己的寝宫,变成一个彻头彻尾的大书房的?
爱新觉罗玄烨,清朝十二帝之中,既是最好学的一个,也是头脑最开通的一个,本来,中国最有可能在他手上,开启近代化的进程的,可惜啊,你做了六十一年的皇帝,文德武略,粲然可观,可是,“近代化”三字上头,却几乎啥也没有做。
可惜,可惜。
在这个时空,俺既然住了你的屋子,“近代化”这个活计,就由俺来做成了吧,嘿嘿,嘿嘿。
南窗下是炕,炕几上,素净的暗花白瓷花樽中,一丛早发的红梅,在阳光下的照耀下,分外夺目。
有趣。
这樽红梅,大约就不干这间屋子原主人的事儿了,是哪个的主意呢?
关卓凡看了黄玉敬一眼,心里说这个乾清宫总管,还是挺会办差的嘛。
太监是天底下最会察言观色的人,轩王爷微妙的神情变化,都看在黄玉敬的眼里,他心中暗喜送给孟敬忠的那个大红包,真值!
“这些书架,”关卓凡说道,“都是固定在墙上的吧?”
“是,”黄玉敬说道,“回王爷的话,都是固定在墙上的,不然,架子太高了,不小心倒了下来,可不得了。”
顿了一顿,“王爷请安心,每一个榫卯,都仔细检查过了,该换的,都换过了,这两排书架,跟康熙爷那会儿,是一般的牢固的。”
再顿一顿,“还有,架子上的书,一本一本,都晒过了,没有一本发霉的——如果有,王爷尽管处分奴才好了。”
关卓凡一笑,“我信得过你。”
黄玉敬浑身骨头大轻,脸上的笑容,更加是堆出花儿来了。
关卓凡的视线,回到了书架上,心里想,这两排书架,如此之高,上面那几层的书,可怎么拿呢?
转念一想,哑然失笑自然有太监爬了梯子上去取的,难道要皇帝自己上高下低不成?
自己虽然做了亲王,做了皇夫,这个思维习惯,还是……嘿嘿。
北室的下层,一眼看去,就能看出,再被隔成了东、西两室——西边儿是四扇隔扇门,东边儿是四扇槛窗,门、窗之间,是一根红漆大柱。
目下,门窗都是打开的,西室的第一扇门——即紧靠大柱的那扇门的后边儿,露出了一截弧形的楼梯,这,就是登上“仙楼”的楼梯了。
轩亲王并不急着“登仙”,而是先进了西室。
一进门,迎面的北墙,是一具紫檀雕花的大床,占了满满的一堵墙,几乎可以算是一个“榍间”了——上面还有雕花的横楣。
哦,这就是正经的“寝卧”了。
“启禀王爷,”黄玉敬说道,“御榻虽然靠着北墙,又是床,不是炕,可是,到了冬天,跟南窗下的炕,是一般暖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