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城内,宿鸟惊起,盘旋半空,鸣叫不已,良久不绝。
伯王不自禁的冒出了一个念头这个“矫诏”,真的是“矫”对了。
他定了定神,说道“谷山,我实在是当不起,刺客可不是我一个人拿下的……”
“谷山”,图林的号。
“彼时千钧一发,刺客的凶行,毕竟止于王爷之手!”
伯王心中嘀咕,这个图谷山,没听说读过什么书,可说出话来,一套一套的呀。
“唉,煌煌大内,”他叹了口气,“居然出了刺客——刺客居然还是个侍卫!我忝掌宫禁,委实羞惭无地!擒住刺客,不过稍赎我的过愆于万一,实在不值得……”
说到这儿,摇了摇头。
图林又是微微一笑,“好了,咱们先不说这个了,说公事吧!”
“呃,好,说公事——谷山,你看,咱们怎么交接好呢?”
图林沉吟了一下,没有直接回答他这个问题,问道“请教王爷,整个紫禁城,一共有多少侍卫呢?”
伯王想了一想,说道“侍卫处名下的,一等侍卫六十人,二等侍卫一百五十人,三等侍卫二百七十人,蓝翎侍卫九百人,拢共……一千三百八十人。”
顿了一顿,“此外,还有乾清门侍卫和御前侍卫,不过,谷山,你也是晓得的,这两样,只是一个荣衔,人数也不多,正经负责守卫宫禁的,就是我方才说的这一千三百八十人。”
又顿一顿,“当然还有护军——不过,护军只负责午门、东华门、神武门、西华门这四门,以及四个角楼和四周城墙的禁卫,平素不往宫里边儿去的。”
“护军先不去说他,”图林说道,“一千三百八十名侍卫……嗯,倒是和我今儿带进宫来的人数差不多。”
“是。”
伯王附和了一声,又看了一眼面前军容森严的八个方队,心里嘀咕你是说……要一个顶一个吗?
“这样吧,”图林说道,“这一千三百八十名侍卫,除了军机处、养心殿、钟粹宫几处特别的地方之外,暂时各安其位,不做变动……”
啊?
伯王微微的张开了嘴您不是来“接防”的吗?
“轩军是来接防的,”图林说道,“不是来砸弟兄们的饭碗的——这一千三百八十名侍卫,就是一千三百八十家子!都赶了回去,叫一家老小,喝西北风不成?”
伯王倒不怎么担心侍卫们回家喝西北风,大内侍卫,大多数都是旗下亲贵子弟出身,没了这份俸禄,一家子未必就饿肚子了,可正因为这个,才叫人担心!——千把名旗下亲贵子弟,一下子齐齐丢了差使,那在八旗之中,得引起多大的风波?
他大大的松了口气,正要说话,图林继续说道“王爷有训谕,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不能因为侍卫之中出了一个凶徒,就祸及全体侍卫!”
这个“王爷”,自然是指轩亲王。
伯王心想侍卫之中,说不定……还有这个凶徒的同党呢?
正在犹豫,要不要把这个话说了出来,图林好像知道他在想什么似的,说道“王爷还说了,就算侍卫之中,藏有凶徒的同党,咱们上上下下、里里外外的盯紧了,也不怕他再翻出什么浪来!——王爷说了,总之,宁肯他自己个儿冒点儿险,也不能——还是那句话——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哈,还真是大方啊。
伯王转念一想,已经明白了关卓凡如此“大度”,示天下以公尚在其次,主要的目的,是向八旗示好——看,我宁肯自己干冒大险,也不砸你们的饭碗!
不过,伯王也明白,“示公”也好,“示好”也罢,都有一个前提,就是自己方才的“矫诏”“有旨,着轩军接防大内”——没了这个“有旨”,人家才不会跟你客气呢!
轩军出发之前,所谓“接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