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北京见(1 / 2)

饭桌上大家聊得都是一些日常的琐事,徐一阳最开始比较紧张,看到马学良这么亲切豪爽不拘小节,也慢慢的打开了话匣子。

之后他们聊得都是电影圈子里的事情,我插不上话,就乖乖的在一旁吃东西,陈老师要来一盘水果放到我面前,我朝她道了声谢,继续安静吃饭。

我听师父说马导演很好相处,却没想到这么好相处。

印象里所有有才的人性格都是极为古怪的,地位越是尊贵的人眼睛越是往头顶放。

看来都是我小家子气了。

吃完饭我们移步茶室。我还沉浸在马学良本人大大咧咧好相处的性格中,有些飘飘然。不想他一屁股坐下,猝不及防就直入正题了。

“你的片子罗楠给我看了,镜头语言很扎实,导演意识也不错,他跟我说你刚满20岁我还有些不相信。”他一边说一边打量着我。

我羞涩的低下头,被这么大咖的导演夸奖,这会儿都快飞到天上去了。

“导演的思维习惯和方式是会表现在自己的电影里的,你的片子就很明显。你先告诉我,你里边儿这个医生,他的成长模式是怎么样的,他带着什么样的目的性会出现在你的电影里,他为什么会发生你故事里的这些行为,你这个故事的意义在是什么,主题是什么,表达诉求是什么,爱是什么?”

瞠目结舌。

大导演不愧是大导演,这七连问,将我之前所有的不确定都致命的点拨出来。我坐立不安。瞅着这个套路跟我在楼下美容院劝我办卡的差不多。

感觉这个事态有点棘手,我正襟危坐,小心翼翼。徐一阳也收起笑容在一旁紧张的不得了。

“刘医生他生长在盘龙镇这么一个小地方,因为外出求学接触到外面的世界所以思维要更为开阔和先进一点。我不认为他这么做就是有什么别样的目的,要说目的就是最直观的男性预望。这一点我把它处理成了他过于寂寞,渴求陪伴。而我的表达诉求就是想展现三峡边上这个地域空间感,和祖国边境的文化疏离以及断层……”

“照你这么说,故事的设定并不是非要这个人物不可,对于整个大环境来说,他甚至可有可无。”马学良黑着一张脸打断我。

看他严肃,我越发的颤颤巍巍:“不,人物可以道具化,但他并不是没有存在的必要。如果我要拍环境,做风光片就好了。可我的目的是为了讲故事。”

“你的主题太大了,这个人物根本撑不起来。”

“主题是用人物反应出来的,以小见大而不是沙里淘金。文化面貌也不是空泛的课本词汇,它能很准确的表现在每一个小人物身上……”

我一边说,马学良的表情越发严峻。心也慢慢悬起来,越说越没底气。

把最后一个问题答完,甚至都不敢看他,就想原地凿个洞钻进去。

又想徐一阳还在旁边,不能让他太轻看了,鼓起勇气,迎上马学良的眼神。

马学良沉默着看了我许久,久到我全身冒汗,快要撑不住的时候,他突然豪爽的笑起来。这个笑声,跟电视剧里那些皇帝一样中气十足,却分不清喜怒。

我一时有些摸不着头脑。

“2月底柏林有个电影节,我手里还有一个名额,你如果能在三天之内把成片做完,赶上最后投稿日期,我就把这个名额给你!”

“啊?”我惊在原地,徐一阳惊喜的拍拍我。

愣了许久,才反应过来他刚刚说的是什么。2月底…那不就是……

“看你把孩子吓得。”陈老师倒了杯茶给我端过来。

“是,是柏林电影节吗?”我小心翼翼的接过。

马学良不说话,镇定自若的喝了口茶。陈晓雪笑呵呵的凑过来“傻孩子,不是柏林电影节还能是什么?”

我张大嘴说不出话,他们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