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五章 助夫审案(2 / 4)

外来人口,无论是经商还是投亲访友,全都在官衙办一个临时居住证。客栈连续居住两天以上的就必须登记在册。”

当然,做生意的流动性太大,住一两晚上也就算了。

“做这项工作的人员要求多,还是像以前那样,问责制,一个管一个分派下去。半个月时间,够你摸清这些人员情况了。”马如月道“另外,大街小巷贴出安民告示,重赏勇夫,举报有奖,擒拿有功。”

马如月想起了现代有一种叫职业打假人的,她这一举措没准儿会催生职业的捉贼师。

抓住一个小偷,赏银一两银子;逮着一流氓,赏银二两;遇上那杀人的魔头,有本事就拿下,重赏十两;如果怕有危险,悄悄的尾随他报了官,捉拿了也奖二两银子……

总之,就是大力提倡见义勇为。

“衙门里的捕快实行三班倒,轮流巡逻增加防范,重点监管出事路段。”马如月道“做到官民一起共建共治。”

“谢谢嫂子!”听了马如月的话,江智路茅塞顿开一下就豁然开朗起来了。

只是他的人手不在够。

“借啊,你大哥手上多的是。”这些年,江氏武馆出来的人简直可以堪比衙门里捕快的本事。

而且,他们都是经过严格训练的,自我约束和管理的能力更高一等。

有数十位学成后去参了军,最后纷纷写信回来给江智荣,感激他的栽培。

新兵入营,一个人可以直接单挑数十人,破格提拔的事屡屡发生。

花上二两银子,就可以很快的站稳脚跟成为人上人,他们偿到了这个甜头自然是兴奋得很。

江智荣在马如月的指点下,将这些来信张贴在武馆的墙上。

后面的学员见此就更加的勤奋。

或去参军入行伍;或进衙门当捕快;或在江家镖局谋生。

几两银子的投入,有出息了一个月就回本,江氏武馆成了远近闻名的好武馆。

“对了,大哥和智庆说要来宜安州府开武官。”江智路笑道“我干脆向他借二十个人先用上。”

这就对了!

马如月点了点头。

向武馆借人用也不是一两次的事了。

对学员们还说也是一种锻炼的机会,特别是江智远要用人的时候就直接留下他们当中优秀的。

这更是让借的人做事都很卖力。

江智远也从未因为没有人而焦虑过。

倒是有时候没有编制,马如月就给让他自己的小金库养着。

从宜昌县高升的时候,江智远的小金库还清了马如月的欠款不说,维持了这么多年的开支,还余下了两千多两银子。

因为众人跟着他干了这么多年,有些可以跟着走;像周师爷说自己年纪大不愿意挪窝,所以就将这笔银子二一添作五,直接给分了一半。

余下的一半,江智远让江智路拿去做好事了,送给了县中五百多户特级贫困户。

他离开宜昌县的时候,百姓硬是眼泪汪汪夹道送别,都说不愿意他离开。

但是也知道这样的好官更不能阻了他的前程。

江智路有了马如月的提点,做事也利落起来。

特别是告示一张贴出来,三天时间就给逮着了五个小偷。

“我们哥仨看见那家伙贼眉鼠眼的,一看就不是好东西。”交到官府来,这个叫徐泰的人领取了一两银子兴奋得不得了“我悄悄的向我哥使了个眼色,他们也懂了,我们就一左一右的跟踪,果然,在人少的地方,他就向一个书生模样的人下手。”

然后就被哥仨逮着了送官府。

“学生谢过几位大哥相助。”江智远审完案子,那书生郑重的向徐泰兄弟三人道谢“若不是您们相助,学生在州府将分身无分文,又举目无亲,前景甚是凄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