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表现(2 / 3)

…逼真,虽有识者亦莫辨其伪赝也。盖九江关某监督其仆习其技,既归,以北方土烧之,不能工而殊,类元瓷。乃伪造之,遂大获利。赏鉴家所得,半是此物也。’

这段文字向我们了四条信息1、在清代的京城有伪元瓷;2、伪元瓷有棕眼、是砂底、“铁足”;、一些有水平的鉴赏家也看不出其伪,购藏的元瓷有一半是这种伪品;4、这种伪元瓷是九江一个姓关的老板的仆人回到北方后,用北方土烧制的。”

听到这里,卫一健不能再明白了,他说“也就是说,这是一件老物件?”

赵琦点了点头“是老物件,做工也算精良。”

“是老物件就行,看来没有瞎。”

卫一健轻轻一笑,接着他又拿出一只盒子,放到赵琦面前“赵老师,你应该听说过柴窑吧?”

出于对赵琦的尊重,他觉得再叫‘小赵’就有些不太合适了。赵琦虽然谦虚婉拒,但最终也只得应了下来。

赵琦心头一颤,暗道,不会这么夸张,让我鉴定柴窑吧?

也难怪赵琦会紧张,卫一健那可是亿万富翁,想想看,如果他手上戴了一只假黄金戒指,别人见了会觉得是假的吗?

同样的道理,卫一健应该也知道柴窑的珍贵,如果没有真品特征,他会拿出来让赵琦鉴定?

但话又说回来了,前世在他的记忆中,并没有听说卫一健有收藏柴窑瓷器,还是说他秘而不宣?

卫一健看到赵琦有些激动诧异的神色,笑着说道“你没有猜错,这确实是我之前以六百多万收购到的一只天青釉茶盏,卖家认为这是汝窑,但我认为更可能是柴窑。购买之后,我就请专家给我鉴定,其中多位权威专家,认为这确实是柴窑。”

说到这,他又拿出一些本子“这是几位专家给我开具的证书。”

赵琦翻看了几本,开具证书的几位专家,到是有一定的名气,但有两位前世他看到有争议的新闻。另外,他还看到有一本写着刘培学的名字,下意识就觉得,卫一健这件柴窑可能会有问题。

赵琦突然想到一个人“我记得研究柴窑的专家中,最有名的当数宋逸书宋老,您怎么没有找他瞧一瞧?”

卫一健遗憾地说“我也去找宋老鉴定过,他没有认可这是柴窑,因此我也不敢把这些证书拿出来。”

如果他把证书拿出来,就是打脸的行为了。

赵琦说道“卫总,恕我直言,既然您找过这么多专家学者,又何必还要找我呢?”

卫一健笑着说“如果我说是因为无聊呢?”

赵琦笑着摇了摇头“卫总说笑了。”

卫一健哈哈一笑“哈哈,但事实就是这样。不过,实话实说,要是你的学识不如那些专家,我也不会把它拿出来。”

说到这,他又长叹一声“说到底,我心里还是有些奢望吧。”

赵琦能够理解卫一健不死心的想法,换作是他,可能也不会死心。不过,他现在更在意的是卫一健的看法。

看来自己先前的表现,应该是能够让他记忆深刻了,自己这一趟就来值了。

“你先看吧。”卫一健做了个请势。

赵琦郑重地打开锦盒,里面是一只这被层层包裹起来的茶盏,他先擦了擦手心的汗水,小心翼翼地拿了出来。

此茶盏,敞口,弧壁,矮圈足。通体施素雅天青釉,恰如雨后天晴天空的颜色,极为明净清爽,釉面凝脂泛油光,莹润柔和,安静地散发着高贵典雅的气息。

当赵琦看到茶盏时,呼吸都停顿了几秒,眼中充满了惊叹之色,要不是和卫一健的对话,他肯定认为这就是传说中,不可得一的柴窑。

良久,他回过神来,把茶盏捧在手中,仔细观察,随着时间和流逝,他的目光从惊叹,变成了疑惑,最后肯定。

看到赵琦神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