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一个都别想跑(1 / 3)

根本的问题,就在于专业性啊。

说白了,当下的御史和大理寺,大多都是金榜题名的读书人,读了半辈子的四书五经,进了翰林院,此后进入都察院或者是大理寺。

对于所谓的律法,他们甚至未必比小吏要清楚。

既然如此,那么索性引入一股新风气,招募一批年轻人,进行专业的培训,让他们负责这些事。

各个京察之间互不干预,你搜你的证,他查他的。

一旦有了足够的证据,直接呈送京察使。

京察使有十三个人,说穿了,就是给这些小京察们进行撑腰的。

虽然最终总是饶不过天子。

可至少……以往的时候,对于官员的监察,不过是靠着所谓的御史弹劾,现在……却开始正规化了一些。

弘治皇帝大抵看过了章程,随即抬头“这样可以做到万无一失了吗?”

显然,弘治皇帝对于这件事是很重视的。

方继藩则道“陛下,想要万无一失,很难,所谓人心隔肚皮,这世上最难辨的就是忠奸。”

弘治皇帝皱眉,道“这么说来,好像也无什么用?”

“有用。”方继藩信心满满的道“据臣所知,许多官员,可谓是肆无忌惮。将欺压百姓,当做是家常便饭,哪怕是其家里的一条狗,都猖狂无比。可有了监察,儿臣不敢保证他们绝不会贪墨钱财,也不敢保证他们不会徇私舞弊,可是……却可令他们收敛许多。”

弘治皇帝眼眸一张:“嗯?收敛?”

方继藩点着头,道:“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从前因为无所顾忌,所以哪怕只是一个小吏,都可堂而皇之的随意拉着街边的小民索要钱财,可有了监察之后呢,他们或许还会搜肠刮肚的进行贪墨,只是方法却绝非如此粗暴了,小吏如此,上官亦如此。任何事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冰冻三尺也非一日之寒,若指望陛下下一道旨意,就可清除所有的弊害,这未免有些想当然。”

方继藩顿了顿,接着道“倘使儿臣乃是一个小商贾,每日出入,都受小吏直接索要财物,碰到了官司,哪怕是受了冤屈,也只凭父母官的心情,先打一顿再说,我会如何想?”

“可因为有了震慑,小吏们便不敢如此明目张胆了,可能……只有人托求他们头上,他们才敢遮遮掩掩的索取一些好处,暗中给人输送一些利益。而若是遇到了官司,父母官虽是心情糟糕,却也多有一些顾忌,哪怕是心里偏袒罪犯,也不敢做的太过,表面上维持着公正,这对小民而言,难道不是巨大的进步吗?”

弘治皇帝很认真的听着方继藩的分析,眼中渐渐亮了几分,大有恍然大悟之感“有一些道理,朕不能清除所有的弊害,却可将罪大恶极者清除掉,让那些胡作非为者得到严惩,如此,才可让人收敛,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话说的好。想不到你竟还懂治大国如烹小鲜的道理。”

方继藩嘿嘿笑道“陛下宽厚仁慈,躬行节俭,不近声色,且又勤于政事,重视司法,大开言路。不只如此,还驱逐奸佞,勤于政事,励精图治……儿臣在陛下身边学习,岂有不开窍之理。”

弘治皇帝却是皱眉“朕知道,哪怕是要做到这些,也是不易,到时难免会重重的阻力,继藩……朕很担心你啊。”

方继藩坦然道“此事有益社稷,对天下百姓,亦有莫大的好处,儿臣自是尽心竭力。至于阻力,当然是有的,甚至可能,儿臣还遭致无数人的报复,可这不算什么……”

弘治皇帝低头,又看了一眼章程,不禁道“这里头竟还有陈田锦?此人……不是刚刚反对过……”

方继藩便道“陈公只是就事论事,他的品行高洁,素来为儿臣所敬仰,公是公,私是私,私底下,儿臣对他却是敬佩有加,似他这般刚直之人成为京察使,这事才可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