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九十四章:上达天听(1 / 3)

容城县在定兴县之下,又与保定府城比邻。

正因如此,这里成了保定府的西大门。

在此时,这里到处都是尘土飞扬。

因为向西山钱庄借贷,兴资修建保定府城和定兴县的道路,虽是道路还未完贯通,可在此时,却已是一派新气象了。

数不清的商贾涌入进来。

毕竟,虽是在新政的区域,商贾需缴纳税赋,可机会也多的很。

百废待举,利润尤其的高。

一个个作坊,直接搭建了起来。

为了赶工,不少的作坊都是临时的工棚,招募了人手,进了原材料,便开始进行生产。

这里的环境糟糕到了极点。

却到处都是年轻人,他们寻觅着工作,而掮客们也如苍蝇一般,寻觅机会。

商贾们不辞劳苦,来到此,便开始四处熟悉环境。

县衙的公人,早已忙碌开了。

因为县衙收了商税,有银子,再不靠寻常的百姓来服役了,而是招募了大量的吏员,以往那些目不识丁的百姓,统统被一群颇有精神,能勉强读书写字的年轻人顶上。

这些人,有精力,能学习。

当然,最重要的是,他们有希望。

自己的上官,可都是靠着小吏升上去的。

倘若自己干得好,岂不是也有机会能够成为司吏,甚至成为典吏和主簿,甚至是县令和县丞……

正因为如此,所以有不少读过书的人,肯入衙里,原本这衙役被人称之为贱吏,可如今,地位却是不同了。

县里六房要管得事多,从巡捕到招商,再到丈量土地,收税,甚至下乡,乃至于协调各处工地,甚至是维护交通。

从前是政权不下县,现如今,催生的太多新事物,非要有人协调和管理不可。

这些县吏,也都是生手,完靠自己摩挲。

好在县令梁敏,乃是精明强干的人,人家就是从小吏一步步爬上去的,跟着欧阳府君身边,对于这等事,得心应手,下头小吏的事,没一样能瞒住他,什么事该怎么做,有时下头束手无策,梁敏只好亲力亲为,犹如带着一群小学徒一般。

那常成的同乡,并不是在容城县内,而是在县城外头十几里地,这儿,虽通了路,却显得荒芜,土地都平整了,一个个作坊,拔地而起,因为来不及所有的作坊如入驻,显得有些荒凉。

常成领着弘治皇帝等人到了一家木具的作坊。

作坊外头,是一个老头儿一面拿着大陶碗喝着茶,一面悠闲的样子。

见到了常成,这老头儿竟是认得他,一口通州口音道“呀,常成你也来了?”

“来了,来了。”常成听了乡音,格外的亲切。

老头儿忙是领着他去门房,让他们坐下,而后,便飞也似得进了作坊里。

片刻功夫,就出来了七八人,显然,都是通州人,且还都曾和常成有些关系。

为首的一个,穿着半旧的员外衫,既像商贾,却又风尘仆仆,这是保定这儿作坊主们的普遍形象。

一面天天待在作坊里,督促生产,一面要和人谈买卖,每日累得气喘吁吁,尤其是近来需求增加,多出一批货,就多赚一笔银子,时间不等人,缓不来,于是乎,这些人个个都是行色匆匆的样子。

这人见了常成,上前“就晓得你也要来,狗东西,几次催你,也不见你人影,通州那地方,还能活吗?跟着我,保管你这一身气力,能丰衣足食,来,老梁,明日你带着他,先教他如何上漆,现在缺人手呢,人都招募不到,再不交货,就完了。”

这作坊主,是急红了眼睛。

现在作坊多,工地又多,似他这样的小作坊,又在城郊,怎么争的过那些大作坊,招募不到人手啊,现在见常成来了,似乎觉得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