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九章 收税之地当用税(第一更)(1 / 2)

“小易,最近在庄子可好?”毕构中午抵达李家庄子。

李易在宫女和太监的陪同下吃火锅,鸳鸯锅。

毕构一到,宫女和太监起身。

他们把跟李易吃的大鸳鸯锅端走,送上来一个小锅。

“老毕,早上吃饭没?”李易打量着毕构询问。

“吃了。”毕构坐下。

“早上吃的是什么?”李易继续问。

“包子,小米粥,你庄子上的虾油小菜。”毕构如实回答。

“上午喝水了?喝得多吗?喝茶了?”李易还有问题。

“喝了,不多。”毕构回忆了一下。

“你先别吃饭,晚上我给你检查肝功能。”李易露出笑容。

毕构吸吸鼻子,鸳鸯锅里的骨头汤鸡汤的味道和麻辣的味道真香啊。

“老毕,你去书房看书吧。”李易不忍心,大家吃鸳鸯锅,一个人在那看。

“不,不用。”毕构咬咬牙,从现在开始不吃不喝。

于是这个小锅撤走,李易又坐到大锅的旁边。

“小易,你才一个月户部收了多少税?”毕构不能吃,他就跟李易聊天。

“应该有去年户部财政两个月多吧。”李易猜测。

“诶?对,比两个月多,一百八十万,大唐开始收税,一个月还不得比上往年的几年收入。”

毕构说起钱,变得兴奋。

“明年开始,大棚蔬菜不能十税一,京兆府的百姓会留出来地,专门种大棚。

大棚蔬菜再卖不上高价,上百钱一根的黄瓜不要想。

刨除大棚的成本钱,百姓赚到手的利润……还是很可观的。”

李易想说少,又改口,不可能少。

毕构又吸吸鼻子:“百姓有钱好,买东西多,外来卖东西的便多,我收税。你说何是大唐一起收税?”

“户部人员学好了,今年下放到各州府教,把地方收税的细节完善,后年才能尝试。”

李易对国一起收税不急,只要京兆府开始收,钱足够支撑大唐现在的财政支出。

想到京兆府一地收税,来支持国家财政,李易跟毕构提支出问题。

“京兆府收税,外来商人拿着收据,朝廷该给的好处要给。

京兆府百姓承担起消费来提供税收,户部要拨钱。

主要是修路,周围二十个县通往长安的主干道还不错……”

李易让毕构花钱,给对方讲公平性。

他说主干道还要再修一修,不适合修水泥路,太贵。

各县除了县城,村落分布,村落到县城的路要修,达到村村通。

还要有一部分资金划拨出来,给低收入家庭补贴修葺和盖新的房子。

修葺的钱直接拨,盖新房子的钱,一部分朝廷负责,一部分住户自己掏。

自己掏那一部分由朝廷先垫付,住户按照月来慢慢还,不加利息。

河道和沟渠该清理还是要清理,拓宽小河。

保证在京兆府各河流支流到村子水渠上能行小舟。

可以用水泥来修建小码头,方便没有牲畜的百姓除冬季外的季节用舟运送物资。

毕构负责听,旁边的两个宫女和两个太监放下筷子,掏本子轮换记李易说的话。

“京兆府有田地的百姓,麻不要种了,都种棉花,战略需求,免去庸调,由朝廷收购,保持价格。”

李易顺着思路提到了另一个要触动别人利益的事情,庸调,取消。

百姓不再额外付出劳动时间和上交麻和绢,不种麻和桑树,不养蚕。

一律改成种棉花,李家装和六李庄的棉花籽够用。

毕构左右看看,很心虚,他压低声音:“按照人来算,棉花都是分开了,有大户人家地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