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议复辽阳(1 / 2)

拯救明末 任国成 2049 字 2020-04-17

现在的崇祯皇帝,心情要比去年好很多。虽然不说意气风发,但已经彻底从建奴围困京师时苦闷的心情中走了出来。

虽然去年有大凌河之战的失败,但在王业泰平辽军的奋勇之下,转眼间建奴的威胁土崩瓦解。王业泰部先后攻陷了镇江宽甸,杀进了建奴老巢,进而收复了沈阳。现在的建奴只剩下了辽阳一地的地盘,对大明的威胁彻底消失。

肆虐大明十多年的东虏之患,眼看着就要平定,崇祯的心情如何不轻松!

大明的局势蒸蒸日上,虽有孔有德叛乱登州,但转眼间便被平定。至于流窜到山西的陕北流贼,不过是疥癣之疾,朝廷已经调遣甘陕边军围剿,平定指日可待!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王业泰的出现,是王业泰完成明军逆袭,屡次击败建奴收复辽东沈阳,也是王业泰亲率大军渡海道登州,平定了孔有德之乱。

现在,崇祯对王业泰的喜爱已经发自内心。即便来自山东的成筐的弹劾奏疏摆在面前,也不影响崇祯对王业泰的信任。

在崇祯看来,王业泰收刮登州府库的钱粮,查抄附逆士绅的家产,不过是有些贪财罢了,只要王业泰能打胜仗,贪财根本算不了什么。

“登州府库的钱粮原本就是要供给辽西辽东的军队,只不过因为孔有德之乱没有来得及运往辽南。王业泰取了也算不了什么。不过百姓乃是国之基础,国朝有着严格规定,百姓禁止擅自流动,王业泰私下招募登莱百姓往辽东实在有些不妥。”内阁大学士温体仁对崇祯如是道。

“王业泰呢?他可有什么说辞?”崇祯问道。

温体仁摇摇头“王业泰尚未有自辩奏疏送来。”

崇祯道“既然如此,还是等到王业泰奏疏送来,看看他怎么说吧。毕竟是刚刚平定叛乱的功臣,朝廷不能因小错责罚,寒了功臣之心。”

见崇祯如此维护王业泰,温体仁叹了口气,不再多说了。

数日后,王业泰的奏疏送到了北京,崇祯召集内阁商议。

刚刚进入内阁的徐光启道“陛下,臣以为王业泰所言很有道理。辽东经历了东虏十多年的肆虐以后,百姓被屠戮殆尽,现在诺大的辽东,数千里的地盘只有三四十万百姓。王业泰虽然为辽东总督,属下军队也加起来也不到十万,还要算上沈阳的军队。而这已经是几乎辽东全部的男丁。

建奴势力虽穷,但依然有四五万的精锐,八旗兵的战力并没有损失太多,损失的不过是建奴的妇孺罢了。

收复辽阳恢复整个辽东也许不难,但就靠这些百姓想守住辽东却是不易。毕竟有民才有土,要想辽东长治久安,必须有大量百姓为基础。

而山东人口稠密,土地贫瘠,山东百姓贫困潦倒食不果腹者数量众多,以山东百姓充实辽东,实乃良策!”

徐光启的话让崇祯连连点头,深感有理。

温体仁却摇头道“良策归良策,但王业泰毕竟只是辽东总督,这样的政策理应有朝廷发布诏令,派遣钦差专门负责,王业泰此举实属擅权,理应制止!”

徐光启便不说话了,他也知道,王业泰此举大有不妥。若是正常年月,若不是王业泰屡立大功深得皇帝新任,光凭这个行为,便有谋逆之嫌疑!

“这样吧,你们商议一下,制定出以山东百姓充实辽东之策来。可有山东巡抚登莱巡抚会同辽东总督府运作此事。”崇祯道。

“臣等尊命!”温体仁、徐光启等人连忙答应下来。

“不过陛下,现在辽阳尚未收复,辽东远未稳定,还不是大规模迁移山东百姓入辽的时机。”温体仁提醒道。

崇祯不耐烦道“先制定好政策,等到辽阳收复之后即可施行便是。”

温体仁诺诺而退。

朝廷已经多次商议,决定等到今年夏税征收之后,朝廷有了钱粮,立刻展